濫竽充數
làn yú chōng shù 濫竽充數
- 成語名稱
- 濫竽充數
- 成語拼音
- làn yú chōng shù
- 成語簡拼
- lycs
- 成語意思
-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 成語例子
- 言調整人事,濫竽充數,依然如故。(鄒韜奮《抗戰以來》)
- 近義詞
- 名不副實 掩人耳目 魚目混珠
- 反義詞
- 貨真價實 名副其實
- 成語繁體
- 濫竽充數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常用程度
- 常用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主謂式
- 成語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濫,不能讀作“jiān”。
- 成語辨形
- 濫,不能寫作“爛 ”;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 成語辨析
- 濫竽充數和“魚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壞的冒充真的好的。但濫竽充數除表示以假亂真外;還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魚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亂真程度高;辨別不出。
- 英文翻譯
-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pass oneself off as one of the players in an ensemble>
- 歇后語
- 成語謎面
- 南廓先生吹竽
- 成語故事
-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后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出国|
安阳市|
湘西|
中卫市|
吴川市|
昌黎县|
金堂县|
稷山县|
象州县|
安国市|
新安县|
佛坪县|
古田县|
平遥县|
清流县|
来宾市|
竹北市|
桦川县|
南丹县|
武安市|
临清市|
申扎县|
海原县|
合水县|
屏东县|
达尔|
措美县|
阜平县|
板桥市|
洛川县|
札达县|
那坡县|
济阳县|
余姚市|
怀仁县|
宁明县|
万荣县|
德钦县|
长乐市|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