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孰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gǔ zhī shàn wéi shì zhě , wēi miào xuán tōng , shēn bù kě shí 。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fū wéi bù kě shí , gù qiáng wéi zhī róng 。
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yù xī ruò dōng shè chuān , yóu xī ruò wèi sì lín , yǎn xī qí ruò kè , huàn xī ruò bīng zhī jiāng shì , shú xī qíruò pǔ , kuàng xī qí ruò gǔ , hún xī qí ruò zhuó 。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孰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shú néng zhuó yǐ chéng jìng zhī xú qīng ?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shú néng ān yǐ jiǔ dòng zhī xú shēng ?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bǎo cǐ dào zhě bù yù yíng , fū wéi bù yíng , gù néng bì bù xīn chéng 。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
古時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古代得到的人,幽微、精妙、玄奧、通達,他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夠了解的。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
因為難以了解,所以只能勉強的把它描述一下,他立身行事,猶豫小心,就如同冬天河一樣,不敢貿然下水似的,他謹戒懼,就好象怕四鄰窺伺一般;他為人處事莊重恭敬、彬彬有禮;他修道進德、除情去欲,如同春雪溶化一樣;他的本質敦厚樸實,就像沒有雕琢的素材;他的胸懷寬廣、態度謙下,就像淵深的山谷;他的表現渾噩愚昧、不露鋒芒,就像混濁的大水一樣。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誰能在渾濁動蕩的局面安定下來,澄清自己拿?誰又能在安靜中求變,慢慢的發展自己哪?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會自滿的,就是因為他不能自滿所以能去舊的換新的,心靈中永遠保持著清明活潑。
這一章緊接前章,對體道之士做了描寫。老子稱贊得“道”之人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他們掌握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懂得運用普遍規律來處理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也可以說這是教一般人怎樣掌握和運用“道”。得“道”之士的精神境界遠遠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他們具有謹慎、警惕、嚴肅、灑脫、融和、純樸、曠達、渾厚等人格修養功夫,他們微而不顯、含而不露,高深莫測,為人處事,從不自滿高傲。本章里“蔽而新成”四字,有的版本作“蔽不新成”,這樣,含義就迥然相異,前者解釋為去故更新,后者則是安于陳舊,不求新成的意思。本書取“蔽而新成”,大致符合上下文意。
[長篇大論]
毛澤東的大智慧
本段老子用“靜之徐清”“動之徐生”闡述了一種 “和平演變”“推陳出新”的方法。完全按照事物規律和法則行事,“靜”可以使混濁澄清,“動”可以推動新事物的發展。
毛主席就是運用此道的大智慧者,自毛澤東領導工農紅軍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之后,黨和紅軍內部不少人仍然對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觀情緒。到了1929年年底,這種情緒依然在黨和軍隊內彌漫。時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的林彪在一部分人當中散發了一份對紅軍前途究竟如何估計的征求意見信。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寫信給予了答復,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在信中,毛澤東指出:“這里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里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取得徹底勝利的代表性表述。
讓每個不識字的農民都成為軍事運用家。秋收起義,毛澤東率領一群農民上了井岡山,當時的中國農民連字都寫不了幾個,更不要說熟讀兵法了。要領導這樣一支手拿鐮刀、鋤頭的農民隊伍百戰百勝,沒有超凡的大智慧是斷然做不到的。電影“地道戰”中:“你們各自為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年齡稍大一點的人恐怕都記憶猶新。這就是毛澤東的大智慧之所在。要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要把中華民族流傳給我們的四千多部軍事著作,用最言簡意賅的“順口溜”把它總結出來,于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游擊戰16字方針應運而生了。這短短的16個字,指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完成了“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的一個個載入史冊、名垂青史的著名戰例。毛澤東是世界軍事史上,建立“全民皆兵以弱勝強軍事體系”的第一人。
他善于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來做大文章,從而掀起波瀾壯闊的大局面。戰爭年代掀起了學習劉胡蘭、董存瑞、歐陽海、丘少云、黃繼光等英雄事跡的熱潮,從而帶動億萬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浴血奮戰;
說到雷鋒,全國人民都知道,他的精神整整感召了一代人,分析一下雷鋒所做的事:一顆螺絲釘、一分錢、幫助一個老人、不知疲倦的工作、……等等,沒有哪一件事是轟轟烈烈的大事,“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就難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做好事”,這就是毛澤東對雷鋒的評價;鐵人王進喜,咱們的好縣長焦裕祿,掏糞模范石傳祥等等,簡直不勝枚舉。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
毛主席是把平凡人做的平凡事,塑造成英雄事跡,從而帶動全社會轟轟烈烈、干勁沖天大局面的第一人。
①善為道者:指得"道"之人。
②容:形容、描述。
③豫:原是野獸的名稱,性好疑慮。豫兮,引申為遲疑慎重的意思。
④涉川: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⑤猶:原是野獸的名稱,性警覺,此處用來形容警覺、戒備的樣子。
⑥若畏四鄰:形容不敢妄動。
⑦儼兮:形容端謹、莊嚴、恭敬的樣子。
⑧客:一本作"容",當為客之誤。
⑨渙兮其若凌釋:形容流動的樣子。
⑩敦兮其若樸:形容敦厚老實的樣子。
⑾曠兮其若谷:形容心胸開闊、曠達。
⑿混兮其若濁:形容渾厚純樸的樣子。混,與渾通用。
⒀濁:動態。
⒁安:靜態。
⒂不欲盈:不求自滿。盈,滿。
⒃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