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畏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晦,寂兮似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
jué xué wú yōu 。
絕學無憂。
wéi zhī yǔ ā , xiāng qù jǐ hé ?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shàn zhī yǔ è , xiāng qù hé ruò ?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rén zhī suǒ wèi , bù kě wèi wèi 。
人之所畏,不可畏畏。
huāng xī qí wèi yāng zāi ! zhòng rén xī xī , rú xiǎng tài láo , rú dēng chūn tái 。
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wǒ dú bó xī qí wèi zhào , ruò yīng ér zhī wèi hái , chéng chéng xī ruò wú suǒ guī 。
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
zhòng rén jiē yǒu yú , ér wǒ dú ruò yí 。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
wǒ yú rén zhī xīn yě zāi !
我愚人之心也哉!
dùn dùn xī !
沌沌兮!
sú rén zhāo zhāo , wǒ dú hūn hūn ;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sú rén chá chá , wǒ dú mēn mēn 。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hū xī qí ruò huì , jì xī sì wú suǒ zhǐ 。
忽兮其若晦,寂兮似無所止。
zhòng rén jiē yǒu yǐ , wǒ dú wán qiě bǐ 。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wǒ dú yì yú rén , ér guì qiú shí yú mǔ 。
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
應諾和呵斥,相距有多遠?美好和丑惡,又相差多少?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這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臺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疲倦閑散啊,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眾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卻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顆愚人的心啊!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那么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恍惚啊,像大海洶涌;恍惚啊,像飄泊無處停留。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獨與人不同的,關鍵在于得到了“道”。
“絕學無憂”
絕棄令人煩惱的死知識,就不會有憂愁。可以解釋為知道的事情越多煩惱越多。(個人感覺這樣的解釋和說法不是很對,大智慧都是很簡單的,有句話說的好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文字上的東西只能讓你苦心去專研文字而實際中的本意并沒有真正的理解。這里引用一句話“東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就是說真理只有一個,東方表到的方式不同,西方表達的方式也不同于東方,但是真理始終是那一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個大字不識但是他的智慧不比別人差。記得他說過的一句話“往往下下等的人有這上上等的智慧。”)
“唯之以阿,相去幾何?”
這里的“唯”“阿”是表示我們講話對人的態度,唯是誠誠懇懇的接受,阿是拍馬屁的應對不管對方說的對還是錯。“唯”“阿”有什么差別?。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行善積德和無惡不作有什么差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如果只把知識當做登向士途的臺階,那么讀書就變成與個人榮辱緊密相關,那么讀書確實令人生畏,也確實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大道與世俗相差太遠了!這里的“荒”是形容詞,這里形容像沙漠一樣,面積廣大無邊,無邊無際,永遠沒有盡頭。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道”像沙漠一樣,面積廣大無邊,無邊無際,永遠沒有盡頭,而人們卻熙熙攘攘的擁擠在一條仕途的小路上,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
而我卻淡薄寧靜無動于衷,好像一個失落的嬰兒,若存所宅。
“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眾人都各懷所志,盈溢雄心的樣子,而我卻是無味無欲,若有所失的樣子。我真的是愚蠢之人呀!心中是沌沌然然。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世人都炫耀自炫,而我卻昏昏昧昧。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世人都精明機巧,而我卻不所識別的樣子。
“澹兮其若海,蓼兮若無止。 ”
一邊靜的像海似的,另一面卻像不止的飆風。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別人好像都很有作為,而我不求上進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我同世人不同,我是追求道的生活。
老子從辯證法的原理認為,貴賤善惡、是非美丑種種價值判斷都是相對形成的,而且隨環境的差異而變動。在本章里,老子將世俗之人的心態與自己的心態作了對比描述。它揭露社會上層追逐物欲的貪婪之態,并以相反的形象夸張地描述自己。文中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僅僅是指他個人,而是一種有抱負、有期望的人。“眾人”、“俗人”指社會上層。這些人對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并無嚴格標準,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說“我”是“愚人之心”,這當然是正話反說。世俗之人縱情于聲色貨利,而“我”卻甘守淡泊樸素,以求精神的升華,而不愿隨波逐流。
[長篇大論]
老子追求道的生活,收道、悟道、得道。下面故事很有意思!
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在函谷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時,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見老翁。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 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愿向您討教個明白。”
老翁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里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建了4舍屋宇卻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谷;雖沒置過片磚只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
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愿取石頭?”
老翁得意地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
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么呢”?
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楞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
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 眾人都紛紛說要磚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 老翁說:“當然石頭了。”
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于人于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 老翁頓然大慚。
國王與三個兒子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國王,他決定不久后就將王位傳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一天國王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我老了,決定把王位傳給你們三兄弟中的一個,但你們三個都要到外面去游歷一年。一年后回來告訴我,你們在這一年內所做過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個真正做過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繼承我的王位。”
一年后,三個兒子回到了國王跟前,告訴國王自己這一年來在外面的收獲。
大兒子先說:“我在游歷期間,曾經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幣交給他住在另一鎮上的兒子,當我游歷到那個鎮上時,我把金幣原封不動地交給了他的兒子。”
國王說:“你做得很對,但誠實是你做人應有的品德,不能稱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兒子接著說:“我旅行到一個村莊,剛好碰上一伙強盜打劫,我沖上去幫村民們趕走了強盜,保護了他們的財產。”
國王說:“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責任,還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兒子遲疑地說:“我有一個仇人,他千方百計地想陷害我,有好幾次,我差點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中,有一個夜晚,我獨自騎馬走在懸崖邊,發現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樹下,我只要輕輕地一推,他就掉下懸崖摔死了。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訴他睡在這里很危險,并勸告他繼續趕路。后來,當我下馬準備過一條河時,一只老虎突然從旁邊的樹林里躥出來,撲向我,正在我絕望時,我的仇人從后面趕過來,他一刀就結果了老虎的命。我問他為什么要救我的命,他說’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愛化解了我的仇恨。’這……這實在是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不,孩子,能幫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國王嚴肅地說:“來,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從今天起,我就把王位傳給你。”
大道理:不要長久地仇視他人,要懂得用寬容的心,用愛,去看待仇視自己的人,愛能化解仇恨。這樣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一個大寫的人。
1、唯之與阿:唯,恭敬地答應,這是晚輩回答長輩的聲音;阿,怠慢地答應,這是長輩回答晚輩的聲音。唯的聲音低,阿的聲音高,這是區別尊貴與卑賤的用語。
2、美之與惡:美,一本作善,惡作丑解。即美丑、善惡。
3、畏:懼怕、畏懼。
4、荒兮:廣漠、遙遠的樣子。
5、未央:未盡、未完。
6、熙熙:熙,和樂,用以形容縱情奔欲、興高采烈的情狀。
7、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準備宴席用的牛、羊、豬事先放在牢里養著。此句為參加豐盛的宴席。
8、如春登臺:好似在春天里登臺眺望。
9、我:可以將此“我”理解為老子自稱,也可理解為所謂“體道之士”。
10、泊:淡泊、恬靜。
11、未兆:沒有征兆、沒有預感和跡象,形容無動于衷、不炫耀自己。
12、沌沌兮:混沌,不清楚。
13、孩:同“咳”,形容嬰兒的笑聲。
14、傫傫兮:疲倦閑散的樣子。
15、有余:有豐盛的財貨。
16、遺:不足的意思。
17、愚人:純樸、直率的狀態。
18、昭昭:智巧光耀的樣子。
19、昏昏:愚鈍暗昧的樣子。
20、察察:嚴厲苛刻的樣子。
21、悶悶:純樸誠實的樣子。
22、澹兮:遼遠廣闊的樣子。
23、颶兮:急風。
24、有以:有用、有為,有本領。
25、頑且鄙:形容愚陋、笨拙。
26、貴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萬物之母。此名意為以守道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