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曰:“寧武子(1),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關(guān)鍵詞:論語,公冶長第五
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當(dāng)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當(dāng)國家無道時,他就裝傻。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裝傻別人就做不到了。
這是孔子評論寧武子這個人,當(dāng)然評論他是舉出他的這些賢良的方面讓我們學(xué)習(xí)。《雪公講要》里面說,「寧武子,馬融注,『衛(wèi)大夫?qū)幱帷N洌u也』」。漢朝大儒馬融批注當(dāng)中說,寧武子是衛(wèi)國的大夫,也是孔子時代的人,他叫寧俞,姓寧名俞。武是他的謚號,死了以后君王封給他的一個號,所以稱為寧武子。寧武子他有本事,是『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就是國家要是有道的話,他就有智慧了;如果國家沒有道的話,他就變得好像一個愚人,默默無聞。我們看「孔安國注:『佯愚似實,故曰不可及也』」。愚,是假的愚,叫大智若愚。而且他這個佯是假裝,裝得很像,似實,好像看起來真的像他是個愚蠢的人。所以說是『不可及也』,裝得這么像,很難做到。因為他自己本身有大智慧,裝出來那么愚蠢,人家都看不出來。這是什么?「衛(wèi)大夫?qū)幬渥樱钣械溃瑒t施其能,是謂智也。」這個國家如果有講道德,確實是國家大治的時候,寧武子能夠出來施展他的才能,為國家效力,這是他的智、智慧,他的智慧也高于別人,所以他才能得到國家領(lǐng)導(dǎo)的任用。
可是「邦無道,則韜其光,是謂愚也。」如果是亂世的時候,一看這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沒有智慧、昏庸無能,人民百姓也民不聊生,你想救沒辦法救,這時候怎么辦?寧武子就能夠韜光養(yǎng)晦,把自己的才華隱沒起來,不露才華,人家也不知道他是有才華的人,所以也不會找他出來。因為他不想出來,不想在這個國家同流合污。而且即使是有這個能力,也沒辦法真正得到重用。因為他有道,人家無道,人家一定排擠他,所以他也沒辦法真正施展他的才能,沒辦法得到國君的信任。國君是無道昏君,往往愛聽小人言,愛聽讒言,他即使是很有才華、很有忠義,人家講兩句話,可能就把你拉出去殺頭去了,那不如就韜光養(yǎng)晦好了。這是什么?裝愚癡。「此愚即是智」,這個愚不是真正的愚,就是智慧。「否則邦有道時,何能變?yōu)橹钦摺梗绻@個愚不是智,就不會說當(dāng)這個國家有道的時候他就出來做智者,他懂得識時務(wù),看清楚因緣時節(jié),該不該出來。
「武子之智,他人學(xué)之可及。然其愚也,他人學(xué)之不及。」寧武子的智慧,在有智慧的時候,他施展才華別人能學(xué)到他,也有人能趕得上。可是他愚的時候,大智若愚,他在表現(xiàn)出愚的這一面,人家就學(xué)不來。說明他的這種智慧比常人更加高超,而且他的修養(yǎng)特別的好,能做到什么?「人不知,而不慍,是其不可及之故。」人家不知道他的時候,不了解他的時候,不賞識他的時候,他心里沒有絲毫不滿。自古以來都有一些有才能的人,懷才不遇的時候,都會心有怨言,都有不平,這是慍。可是寧武子他能夠人不知而不慍,這個是人家不可及的地方,趕不上他。他的修養(yǎng)好、心量大,知道什么時候該進,什么時候該退,完全隨順天時地利人和。「此古人所難能」,古人很難的,做不到的地方。
「惟秦之五羖大夫百里奚,方在虞時,以及逃楚時,似之。」有沒有古人做到?有,但是很少,這里雪公舉出一位做得到。這是什么?講秦國的五羖大夫百里奚,孟子講「百里奚舉于市」。百里奚身為賢才,也是春秋時候的人。他為什么稱為五羖大夫?這個羖是羊字邊,是什么東西?就是羊皮。他是被別人用五張羊皮買來的,所以稱為五羖大夫。這個人他原來是在虞國做大夫。秦國秦繆公的時候,秦繆公五年,就是公元前六百五十五年的時候,晉國晉獻公就要討伐虞國,虢國和虞國這兩個國家是相鄰的。晉獻公就要借虢國的道,來討伐虞國。結(jié)果把虞國滅了,俘虜了虞國的國君,還有百里奚。當(dāng)時晉國在回城的路上,順便也把虢國給滅了,一滅滅了兩個國家。當(dāng)時百里奚就做為晉獻公的姐姐出嫁的時候一個家奴,他因為已經(jīng)淪為亡國的大夫,是個奴隸了,就跟著晉獻公的姐姐出嫁到了秦國,出嫁就成為秦繆公的夫人,百里奚就逃離到秦國。
到了秦國之后,結(jié)果沒有人賞識他,于是他就出逃,到了楚國邊境就被人捉住。當(dāng)時秦繆公聽說百里奚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怎么現(xiàn)在就逃跑了?于是就想用重金把他贖買回來,但是百里奚已經(jīng)被楚國人給抓住了,這是都屬于奴隸,楚國人可能不給。這時候秦繆公就想辦法,就派人對楚王說,說:「我家的陪嫁奴隸百里奚逃到了你這里,請允許我用五張黑色的公羊皮把他贖回來。」這是很廉價的,反正買一個奴隸,能不能夠用五張羊皮贖回來。楚王因為不認識百里奚,大概百里奚是大智若愚,別人根本看不出來他是個很有才華的賢才。所以楚國說,好,反正五張羊皮比他還好,就收了五張羊皮,把百里奚交出來。這時候百里奚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
當(dāng)百里奚被押送回秦國的時候,秦繆公當(dāng)時親自給他解除禁錮,跟他談?wù)搰掖笫隆=Y(jié)果百里奚就推辭說:「我是亡國之臣,哪里值得您來詢問?」但是秦繆公已經(jīng)知道他很有才華,就告訴他說:「因為虞國國君不能任用你,所以你這個國家亡了,這不是你的罪過,請求你為我們秦國來服務(wù)。」結(jié)果秦繆公的這種禮賢下士的精神感動了百里奚,于是百里奚就決定報效秦國。他后來就做了秦國的宰相,執(zhí)掌了相位,為秦國內(nèi)修國政,教化國民,使秦國成為了當(dāng)時的霸主。因為百里奚是被秦國的繆公,秦繆公用五張羊皮贖回來的,所以就稱為「五羖大夫」。他在,「方在虞時,以及逃楚時,似之。」這是講百里奚在虞國的時候,因為虞國國君不賞識人才,所以百里奚也就像一個愚人一樣。在逃離逃到楚國的時候,也沒有被楚王賞識,所以他也像個愚人一樣,竟然楚王愿意接受五張羊皮就把他給交出去。這說明他大智若愚的功夫做到家,一直等到賞識他的人,才把他推向相位。
這是我們也要學(xué)習(xí),不管我們處于順境也好,逆境也好;被賞識也好,或者不被賞識也好,都要懂得心平氣和,都要泰然自若。不因為順境的時候就起歡喜心,逆境的時候、不順利的時候就起怨恨心,這都錯了。所以在順境的時候你很成功,那個并不一定真正成功。在逆境的時候你要是自甘墮落、自暴自棄了,說老實話,沒有智慧。所以真正的大智慧是什么?像水一樣,「上善若水」,遇到什么樣的境界,它都能夠適應(yīng)。遇到了山谷,它就流入山谷;遇到了淺灘,它就流過淺灘,峰回路轉(zhuǎn)都擋不住水的流。完全是隨順自然,沒有自己的這分執(zhí)著,沒有自己的私心、私欲,那么我們才能真正有這個智慧。
所以我們今天談到,這兩章都是講智慧。這三章,今天講的,從十九、二十到二十一,都講的智慧。因為智慧是仁的先導(dǎo),我們要學(xué)做仁人,首先要學(xué)做一個智者,從這些方面我們都可以學(xué)習(xí)。
【評析】
寧武子是一個處世為官有方的大夫。當(dāng)形勢好轉(zhuǎn),對他有利時,他就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為衛(wèi)國的政治竭力盡忠。當(dāng)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后或處處裝傻,以便等待時機。孔子對寧武子的這種做法,基本取贊許的態(tài)度。
(1)寧武子:姓寧名俞,衛(wèi)國大夫,“武”是他的謚號。
(2)愚:這里是裝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