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久久草.com_国产91在线高潮白浆在线观看_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亚洲_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y☆_亚洲春色Aⅴ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關鍵詞:論語,公冶長第五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

  『丘』是孔子自稱,孔子名丘。有的把這個丘念成某,這是對于夫子的尊稱,不稱他的名字,稱為某,不如某之好學也。這是對圣人的尊敬,也很好。我們這里還是念回它的原字,這樣大家能夠更明了。這句話是孔子講,在『十室之邑』這樣的小地方,「十室」是十家人,這個地方只住了十戶人家,這是個小地方,亦必有像孔子那樣忠信的人。忠信的人是有的,在十戶里頭也能找到一個,但是不像孔子那樣好學。所以有忠信的德行,但是未必能成為圣人。那如何成為圣人?唯有好學才能成為圣人。

  我們看雪公引用《邢疏》,這是北宋邢昺的注疏,說「此章,夫子言己勤學也。」這是孔子自己講自己的得力處就在于勤學、好學。夫子最贊嘆的顏回,也是因為顏回好學。夫子講,除了顏回以外,找不到好學的人。所以可見得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不僅要有圣賢的根基,這是忠信,更重要的是鍥而不舍的好學精神?!甘抑兀刂≌咭??!惯@是講城邑這個地方比較小,只有十戶人家?!钙湟仉m小,亦不誣之」,雖然這個地方小,也不能夠看輕它。「必有忠信如我者焉」,這是孔子講的,肯定有忠信之人,像孔子那樣忠信。這是過去的人心淳厚,找一個忠信之人不難,小地方也能找到。但現在確實也不容易了,現在人連忠信的這個根都沒有了。忠信是先天的德行,人本有忠信之德,這是本性本善。人為什么后來變得不忠不信?忠是講心正直,不偏不倚,公正無私,這是忠。信是誠信,心地是誠的、是忠的,他的言語就有信?!感拧故侨搜裕俗峙砸粋€言字,誠信的話,就叫人言。如果講的話不誠信了,就不是人言了,那叫鬼話。

  人為什么缺少了忠信?習性做主了,「性相近,習相遠」。習性怎么來的?后天污染造成的,最大的污染就是自私自利。你有了自私自利,心就不忠了,言也不信了。因為起的念頭、說的話、行的事,全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自己有利的,才說才做;對自己不利的,就不說不做。這哪有忠信?這是缺乏教育了,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我們現在晚于孔子二千五百年,這世道人心不如之前了,所以要找一個忠信的人,像孔子那樣忠信的,也太難了。孔子這里說在十室之邑也能找到像他一樣忠信的,「但不如我之好學不厭也」,像孔子那樣好學不厭,不厭倦、不厭學,這個人找不到。所以成圣人有兩個必須的,一個是忠信之根,一個是好學的精神。

  現在恩師教導我們,學圣學賢先扎根。扎什么根?就是扎忠信的根。忠信就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德行的根,儒釋道都要扎根?,F在儒釋道都沒有人才,什么人才?圣賢的人才,儒里面找不到像孔子一樣的人,像孟子一樣的人找不到;道家,也很難找到像老莊一樣的人;佛家里頭找不到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人了。為什么?一個是沒有根了,一個是沒有這樣好學的人。所以我們現在發心學圣學賢,這兩方面都要努力。一個是扎根,儒家的扎好《弟子規》的根,《弟子規》教我們忠信,教我們做人;道家要扎好《太上感應篇》的根,這也是教我們忠信;佛家扎好《十善業道》的根,這三個根要一起扎,所以你的忠信的根就扎得深。扎好根之后,你要成圣人,還得好學,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好學者,不是說學得很多很多,廣學多聞就叫好學,不是。好學的方法在于「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為什么?因為圣賢的學問都是相通的,都是自性中流露出來的。你要通了,通到自性里面了,一通一切通。那通,怎么能通?一門容易通,一門深入,這一門通了,門門都通。就好像這個禮堂里面有很多門,門門都能夠進入這個禮堂里頭。那你就選擇一門,選擇你最喜歡的那一門,你就進入了。入了進去,你就都入了,都通。你這一門沒進去,那你門門都進不去了。你要走你只要走一門就行了,你不能走兩個門,你走兩個門你怎么走?你不可能同時走兩門,你只能選一門。所以成圣成賢歸納起來,就是扎好根,然后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恩師勸勉我也是如此,扎好忠信的根、德行的根,至少用三年時間扎好根。所以我從大學辭職下來,到現在三年多了,都是在扎根。為什么?三年還不夠,自己感覺到根還沒夠扎得好、沒夠扎得穩,所以這三年多都是在研習、踐行儒釋道三家的根。我們現在學習的經典,都是圍繞三個根,包括「四書」,也是讓我們扎好忠信的根。恩師他希望我將來一門深入到《華嚴經》里頭,《華嚴經》是佛家根本法輪,經中之王。一門深入,一生投入到這部經的學習上,長時熏修,好學不厭,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

  《華嚴經》我們恩師講了十幾年,現在講到了十五品。十五品大概是全經的三分之一,全經總共三十九品,最后一品第三十九品是非常長的,四十卷。前面三十八品有五十九卷,五十九卷是三十八品;后面一品,三十九品「入法界品」是四十卷,合在一起九十九卷。我們恩師估計他要講完這部經,要十五到二十年。那我們即使復講,簡單的講一遍,我想也要有個十年時間,講三遍就三十年了,這就一輩子投入了。沒問題,人生只做一事又何妨?一門深入到最后,能通的。這是夫子教我們要好學不輟。學的同時我們也教,上講臺來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夫子就是這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天天學、天天講。他老人家講,「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顾膽n患是什么?就是自己未能夠修德、未能夠講學,有過不改、有善不修,這就是最大的憂患。從這里可以看到,夫子真的是一位好學之人。

  現在要真正成就儒釋道三家的圣賢,就用這個方法,扎好忠信的根之后,每一個人自己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好學不厭,你這一生能成就。你要學儒,你能學得像孔子一樣;你學道,學得像老子一樣;學佛,學得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做現在的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這樣的人真正能夠拯救世間。

  我們再看《雪公講要》,引尹會一《讀書筆記》,說「此章大旨,自是勉人好學,以全其生質。」這是勉勵我們好學的,能夠保全我們的生質。生質就是我們的本性,本性本善。本性本善,但是現在不善,通過好學,而回歸到本善,這叫全其生質?!疙氈倚欧娇裳陨|之美,忠信之質方可以言學?!惯@是說明忠信是根。現在我們學儒、學道、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忠信的根,學不了的,學不長。一生投入,那也不能叫學,充其量你是搞學術。我們恩師講的,你是做儒學、道學、佛學研究的,你不是在學儒、學道、學佛。你看這里講到的,「忠信之質方可以言學」,這個學就是講學儒、學道、學佛。學儒的人學得像孔子一樣,學道的人學得像老子一樣,學佛的人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這才叫學。所以那個忠信的根很重要。

  「忠信美質乃十室中所必有者?!怪倚胚@種本質的人,有這種本質的人,在十室中必有,你在十個家庭里也能找到一個。那是當時,現在很難了,現在可能一萬戶人家里面能找到一個算不錯了。那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希望你們推薦出來,我們很希望能夠社會中多出一個圣人。過去是十里挑一,現在得萬里挑一了。但是有沒有?我們也相信還是有。雖然說傳統文化教育斷了好幾代,但是這血脈還連著一點,還應該有,藕斷還絲連。只是我們現在見到不多,真的少。特別是,如果有忠信美質的孩子,父母有這樣的發心,愿意將孩子培養成圣賢的。我們非常希望這個父母能夠創造這樣的機緣,帶領著孩子來學習,真正大公無私,把孩子能夠奉獻給圣賢教育。我們這些課程,可以做為他們的教材,給他們參考。我講的未必能做到,但是希望聽的人能做到。這樣真正將來社會出幾個圣人,那前途是無量的光明!眾生有救,社會有救。

  底下又說,「惟不知好學以保守擴充其忠信?!故畱羧思依镱^有忠信的人,可是不知好學來保守和擴充他忠信的美質,也就是這個本性本善,不能通過好學而保守,就慢慢流于習性了,忠信就沒有了?!甘且脏l人多而圣人少也」,這里尹會一先生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即使我們忠信的根比較缺乏,也能夠通過好學補足。要知道,人本性本善,我們能夠通過勤學實修,就能夠將我們的本善復原。但是你要真學、真修、真干,那就是前面講到的,見己過,常自訟,改過自新,老實真干,這是真正好學,那么也能夠這一生有希望成就圣人。所以我們如果是習性很多,習氣煩惱很多,我們講忠信的根少了,不要自甘墮落,還要奮起直追。只是要多花些功夫而已,還是一樣可以成就的。「夫子以身示教,并非謙辭,一部《論語》俱勉人主忠信而好學?!顾苑蜃又v的這個話,他說十戶人家里也能找到像我一樣忠信的,這個不僅是謙虛的問題,而真正是勉勵人好學,好學就能恢復我們忠信的本質,所以一部《論語》就是勸勉我們主忠信而好學。

  尹會一,他也是一位有忠信而好學的人,他是清朝的名宦,這是一位難得的好官。最難得的是,他有一個好母親。尹會一他是雍正時的進士,他出身貧寒,因為他的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過世了。父親也是讀書人,但是考科第沒有成功,而且很早就去世。他的母親李氏是非常賢德的女子。你想想,這不容易!剛嫁過去沒幾年,她二十歲成婚,二十七歲就守寡了。兒女都很小,上有老下有小,李氏就擔當起家庭的重任,而且她難得的是什么?不僅她能夠為夫守節,而且一守就是五十年,她是七十七歲走的。她嚴潔自持,不茍言笑,而且毀容廢妝。因為畢竟是年輕守寡,如何能夠守節自持?她自己沒有打扮,穿得非常的樸素,人不打扮就不招搖,自然她就能夠很好的守節。所以無論冬夏,她都是拿一塊布裹著頭,親友家的聚會、宴會,從不出席,不拋頭露面,這是她守節,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更難能可貴是什么?她還是個真正的孝女,不僅孝敬公公婆婆,公公婆婆在,那是白發送黑發,她丈夫先死了,她就孝敬公公婆婆,而且將自己的父母也接來,四位老人一起來盡孝。就靠自己,像織布、做一點兒活,養活了四位老人。而且還要養自己的一子一女,尹會一是她的兒子,這是第二個難能可貴,盡孝,含辛茹苦,養兒育女。更為難得的是,她還是一位難得的賢母。因為她懂得文化,所以孩子自五歲大的時候,母親就親自教授他讀《論語》。而且對于兒女的管束非常嚴格,尹會一的母親不允許他跟其它的孩子嬉戲,在那戲鬧,要求孩子一定要讀書,管得非常嚴。當尹會一十一歲的時候,就送他去老師那里讀書。而且尹會一早年的所有的活動,包括學習、從師、郊游、考科第,統統是他母親給設計的。

  這使我也想到我的母親,她對我也是設計得很好。我給大家曾經分享過的,我十九歲那年,我母親給我寫的生日賀卡,給我規了人生。我很幸運,有她這樣很好的規畫,這一生到現在三十多年了,基本按照她的設計來走。發現尹會一當時也是這樣的,后來他考上進士,這全都是他母親給他規畫的。最后而且他母親輔佐他當官,他為官也是忠正清廉,完全得力于他母親的勸導和教誨。他母親是一位很有德行的人,愛民如子。在她孀居期間,她上事侍四老,下撫孤兒,而且常??恐鴰桩€薄田的收入,還能周濟親鄰,這太難得了!往往還拿出自己的一些家用,去幫助別人。所以她在家里持家節儉,勤儉持家,但是對人非常仁愛。凡是鄰里鄉黨里面看到難以生存的,她一定節衣縮食去周濟別人。所以她的慈悲情懷也感化她兒子,兒子為官也是愛民如子。

  據記載里面說到,他母親常常在她兒子當官期間,遇到一些不測,她出來幫助。譬如說,她兒子有一次在他治理的這個地方,漢江發大水。他母親當時就祭江,去祭祀江神。結果祭祀一完,立刻水就落下去了。還有一次,尹會一他在一個地方為官的時候,他母親看到那個地方幾個月不下雨,干旱,很多的禾苗都枯槁了。她就設香案跪求上蒼降雨,結果據記載,「云生雨集,四野均沾」,立刻就有天下甘露。這是一位孝慈的母親感得的這個果報,誠能感天。你看看他母親能夠這樣的慈孝,自己是孝女,對于兒女真正慈愛,所以感動上蒼。所以乾隆皇帝曾經特賜御制的堂額、楹聯、詩章,表彰他的母親,這是在清朝少有的,這一對母子真正做到「母慈子孝」。

  當母親后來重病的時候,尹會一上書辭官回去照顧母親,一直陪他母親到終老。所以桐城派創始人方苞,大文學家,方苞還特意為他母親寫了個墓志銘,說「女子而有士行」、「豈惟女儀,志士之師」,這是對她高度的贊嘆。這是我們談到尹會一,特別談出來,這是真正有女德,一位真有女德、有婦道、有母儀的一位好女子,好媳婦,好母親,造就了尹會一一代賢才。

  蕅益大師最后有一段批注說:「孔子之忠信與人同,只是好學與人異。好學二字,是孔子真面目。故顏淵死,遂哭云,天喪予?!惯@是《論語》里面有一句話,是孔子說顏回好學,可是不幸短命死了,這是「天喪予」,等于上蒼是責罰我了??梢姷每鬃诱婷婺烤驮谟诤脤W二字,顏回之所以成為孔子的傳人,也在于好學二字。我們要成圣成賢,必須扎好忠信的根,而更重要的是好學不厭。

  【評析】

  孔子是一個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認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為在只有10戶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樣講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學,表明他承認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學來的,并不是“生而知之。”這就從一個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interurbi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敖汉旗| 保靖县| 石狮市| 溆浦县| 舟曲县| 琼海市| 利辛县| 保定市| 嵩明县| 长海县| 蓬溪县| 土默特右旗| 桦南县| 翁源县| 永宁县| 青冈县| 英山县| 中超| 文登市| 古蔺县| 库车县| 卢龙县| 台安县| 汪清县| 宁陵县| 佛学| 萝北县| 舒兰市| 罗城| 连南| 碌曲县| 张掖市| 元朗区| 寻甸| 简阳市| 土默特右旗| 花莲市| 微山县| 堆龙德庆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