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關鍵詞: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君子不能讓他們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讓他們承擔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讓他們承擔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讓他們做那些小事。”
根據雪公的《論語講要》,他主要是依三國時代的何晏的《論語集解》。這一章的意思,孔子說『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君子之道深遠,不是可以用小事就能夠了知君子的智慧能力,然而君子是可以接受重大的任務。小人反過來,『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小人的道就比較淺近,所以可以用小事就能夠得知其人,看這個人智慧能力如何,從小事上就能看到,但是這種人他擔當不了大任。在很多古注里面都引用了《淮南子主術訓》這里面的兩句話來做為本章的腳注。這里是說,「譬猶貍之不可使搏牛,虎之不可使搏鼠也」,這個話就很恰當。這里做了個比喻,譬如像狐貍,狐貍身體比較小,但是牠很機靈。你看牠很機靈,但是牠的能力有限,牠跟一頭牛來比試、來搏斗,當然打不過牛。老虎反之,老虎體積很大,很威猛,這個是能力很強的,可是你如果讓牠去跟一只小老鼠搏斗,要抓一只小老鼠,恐怕牠也有困難。不能夠用小的事情來試探虎的能力。
蕅益大師在批注里面講,「不可小知,不可以思議測度之也。可大受,如大海能受龍王之雨,能受眾流之歸也。小人反是」。蕅益大師的這個講法可以說更為深入。「君子不可小知」,就是你不能從他的細節上去思議測度,去想這個人的境界如何,他的智慧能力如何。君子心量廣大,公而忘私,他沒有私心,所以他的心量大,因此能夠堪受大任。一般人很難去思惟、測度他的智慧能力,這個是指不可小知的意思。但是他能「大受」,就是能受大任。譬如大海能受龍王之雨,這是個比喻。天下雨,在古人來講龍王是掌管風雨的,龍王下雨那是很大的,如果容量不大,這雨水一下子就能把它淹了。但是大海是淹不了的,大海能受,無論你下多少雨,大海都能裝得下。為什么?它量大。大海能受眾流之歸,雨是從天上下來的,那河流是地上流到大海,百川歸海,這都是比喻量大。君子志向遠大,無私無我,所以他堪受大任。一個人量大的話,他就有大成就,志趣高遠,他的能力自然也就很強。但是我們又不能夠在小的地方探測到他的能力。
譬如說三國時代,劉備,這個人武功并不是很高強,計謀也并不是特別的出眾。你看他的結拜兄弟關公、張飛,這兩人武功都比劉備要好。論計謀,他也比不上諸葛亮,可是他就能夠登帝位,成就帝業,建立蜀國。這是君子可以大受,他量大、德高。所以你看《三國演義》,他所到之處,老百姓都稱頌他的仁德。三國時代還有一個人物,呂布。大家也曉得呂布驍勇,那真是他的武藝天下無敵。劉、關、張三個人一起合力打呂布,都沒有辦法戰勝他,你想想他的武藝多高強。可是呂布是個小人,不忠不孝,反復無常,這小人就不能大受。你看他跟董卓狼狽為奸,最后他們倆還是拜為義父義子。結果呂布跟董卓最后因為貂蟬,這是美人計,讓父子之間就變成仇敵了,呂布后來親手殺死了他的義父董卓。這種人不可能有大受,所以最后曹操擒住呂布也把他殺了。雖然他有蓋世武功,可是這個人小人,不堪大受。這里孔子教我們觀人的方法,同時也是教導我們要擴大心量,志存高遠,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什么叫小人?心量小就叫小人。起心動念只想著自己,想自己的利益,想自己的好惡,一切從自己來出發、來進行判斷、來考慮,這種人就是小人。君子反之,不為自己,大公無私。
小知:知,作為的意思,做小事情。
大受:受,責任,使命的意思,承擔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