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久久草.com_国产91在线高潮白浆在线观看_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亚洲_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y☆_亚洲春色Aⅴ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關鍵詞:論語,季氏第十六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齊景公有馬四千匹,死的時候,百姓們覺得他沒有什么德行可以稱頌。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下,百姓們到現在還在稱頌他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齊景公有馬千駟』,齊景公是春秋時期,孔老夫子在的時候知道他。這個「駟」是四匹馬叫一駟,「有馬千駟」就是他有四千匹馬,那就是大國之君。齊國在魯國旁邊,是大國,常常也欺負魯國。孔老夫子是魯國人。大國一般用兵車,春秋時期用兵車的數量來分別國的大小。大國一般講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這種國(諸侯國)就叫大國。齊國就是大國,很有勢力。齊景公當年在世也是不可一世,很厲害的。然而死的時候,『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人民想不出他有什么善行可以稱述,記錄歷史的人想把他這個善行記錄下來,結果沒東西記。

  『伯夷、叔齊』,這個是古時候的兩位賢者,他們是商朝末年孤竹國的兩位公子,孤竹君的兩個兒子。這兩個兄弟讓國,互相推讓,最后誰都不愿意去做那個國君,于是他們倆隱居在首陽山。記載中說,當時周武王伐紂,推翻了商紂王,建立周朝。在周武王革命的時候,伯夷、叔齊兩個人扣武王之馬,勸諫他不要去征伐紂王。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商朝的臣子、是商朝的諸侯,以臣伐君這是不對的,畢竟當時文王、武王還是諸侯國的其中一個。但是當時因為武王是替天行道,民心所向,武王也是沒辦法,大家都愿意要推翻商紂王。商紂王太暴虐了,不是人君、不是天子了,孟子講只是一夫而矣,不是天子,所以擋不住武王的軍隊。

  后來武王推翻商紂王建立周朝。伯夷、叔齊兩個人他們就是很有骨氣,很難得,他們不愿意吃周朝的糧食,所以他們在首陽山上采那些野菜來吃,充饑。后來有人對他倆說,這些野菜也是周家的,結果這兩個人很有骨氣,連野菜都不吃,七天餓死了。所以有傳說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之上。那么首陽山在哪?各種考據有一些出入,我們這里也不必太過的執著哪一家對哪家不對。大家可以看看馬融的批注或者《史記》,這里頭都有記載。當然也有說伯夷、叔齊沒有餓死在首陽山,也有這樣的說法。當然也跟《論語》里面這段不抵觸,因為《論語》這里說的是『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沒有說餓死于首陽之下,他們在那挨餓那是有可能。我們也不必太過執著,這歷史已經是三千多年前的事了,已經很難考究,但是我們這精神懂得就行了。

  這一章開頭也沒有說是孔子曰,所以有的人就懷疑這可能不是孔子講的話,有的批注說可能是孔子講的話,只是前面漏寫了「孔子曰」。這各注都有些說法,都是在文字考據上,在訓詁學方面的。我們主要是看它的義理。那么『伯夷叔齊餓于首陽山下,民到于今稱之』,人民百姓到今天(就是孔子當時),都在稱頌這兩位賢者。為什么?這兩位就是很有德行、很有骨氣,而且為了自己的志向,真正是前面孔子講的「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那么『其斯之謂與』。這個話什么意思?根據王肅的批注,《雪公講要》引王肅注,「此所以謂以德為稱者也」。因為齊景公無德可稱,那么伯夷叔齊雖然他一無所有,但是他以德為稱,就是他們的德行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有的批注,像劉氏劉寶楠《論語正義》就說,「其斯之謂與」,好像前面還應該有一句什么樣的話,肯定是前面講了這么句話,后面說「其斯之謂與」,這個意思說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講有脫文,那么我們可以存疑。

  在朱子,朱熹朱夫子的《集注》里頭講到,說在前面第十二篇,「顏淵第十二」有這么一章《論語》,我可以先把這章念出來,「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這是子張,孔子的弟子問兩樁事,一個是崇德,一個是辨惑。孔子分開解釋,主忠信,徙義。主忠信就是內心里有忠信,徙義就是能行義,所做的都合乎道義,這叫崇德,崇尚道德。愛之欲其生,你愛他就想他生,惡之就是厭惡他就想他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又想他生,又想他死,這就是迷惑。這就是告訴他如何辨惑,分辨哪種是惑。

  后面還有一句,說「誠不以富,亦祇以異」。這一句,《朱子集注》里面說跟子張問崇德辨惑的意思接不上。所以他說這一句應該接到我們剛剛讀的第十六篇里頭的第十二章,就是接在這一章的前頭,章首。所以《朱子集注》他引了一段話,是「胡氏曰:程子以為第十二篇錯簡」。錯簡就是過去抄《論語》的時候,寫那竹簡抄錯了,就是這段抄到另一章那里面去了。「『誠不以富,亦祇以異』,當在此章之首」,應該在「齊景公有馬千駟」之前。「今詳文勢,似當在此句之上」,這是朱子的意思。「言人之所稱,不在于富,而在于異也」,這是一種說法。那么這樣說來跟這章應該就比較能夠順,這是他自己一家之言。有沒有可能?可能,但是沒有辦法考證。他這個話,「誠不以富,亦祇以異」,就是說人之所稱頌的,因為齊景公有四千匹馬這樣的勢力,到他死的時候沒有東西稱頌。所以所稱頌的不在于你的富,而在于異。那么這個「異」當然是指德行。

  所以這是提醒我們,我們要修德,不要積財。你積財即使再富有,像齊景公那樣,一國之君,你富可敵國,最后未必能留下什么,因為你什么都帶不走。那齊景公別說那四千匹馬帶不走,連他自己身體都帶不走。留下來的一無所有,都帶不走,都不是他的,而且只是給后人恥笑而已,「民無德而稱焉」。真正像伯夷叔齊,雖然他一無所有,最后甚至餓死,但是他留下的是一種德行、一種精神,永垂于青史。所以文天祥,這是南宋的將領,他有一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看,真正是一身正氣,寫下這樣的一種詩句,把這個精神留下來,這種精神永垂不朽,這就是異。異就是異于常人,跟常人不一樣。常人是什么都留不下來,生如鴻毛,死也如鴻毛。這個所謂「異」的是什么?英雄豪杰,死也重于泰山。

  這就是什么?不要只想著錢財,積財就喪道。所以要想到現在有財富,趕緊去布施、去積德行善。要發自真誠的心去幫助社會,也不是為了出名,不是想說別人稱我做一個慈善家,將來把我的名字留在史冊上,你有這個心還是自私自利,不需要。有錢不舍得用,不等于窮人一樣嗎?你看范仲淹先生,宋朝的名相,出將入相,建功立業,俸祿很豐厚。他把俸祿都拿出來布施濟貧,資助讀書人求學,辦義學,推動傳統文化,到死的時候家無余財,甚至連棺材都買不起。可是他留下來的是德,是圣賢風范。用這個精神傳家,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你看他的四個兒子都是公卿侍郎,做宰相高官的,范家八百年不衰。這是德積得厚!有百世之德,就有百世的子孫保之,這種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interurbi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遵义县| 长乐市| 肃南| 东宁县| 龙井市| 黎城县| 天长市| 通化市| 伊吾县| 五莲县| 葵青区| 柳江县| 安平县| 通江县| 巴里| 赣榆县| 富蕴县| 塔河县| 蒙阴县| 石棉县| 伊宁县| 邯郸县| 洪泽县| 兴化市| 榆树市| 呼玛县| 颍上县| 瑞金市| 黄梅县| 通城县| 沂南县| 顺昌县| 苏尼特右旗| 界首市| 西青区| 黄大仙区| 电白县| 正镶白旗| 贵州省|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