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
關鍵詞:大學
這篇詩是出自于《小雅.蓼蕭》,講到『宜兄宜弟』,宜兄宜弟就是和睦兄弟,這是悌道。悌道必定含有孝道,所謂「兄弟睦,孝在中」,父母都希望兒女能夠和和睦睦,兄弟之間如手足,這就是對父母的盡孝。兄弟之間能和睦,也就說明這個家庭能夠和諧,家庭和諧就能使社會和諧。所以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用什么教國人?用孝悌之道來教國人。一個國家如果能夠大力的表彰孝道、悌道,這便是教國人。我在二00六年回到母校中山大學,受他們的邀請,在學校里擔任客座教授,講課。我把講課的收入全部捐出來給學校,我們嶺南學院,資助那些家境貧寒的大學生。他們問我,你這個助學金以什么命名,是不是以你的名字命名?我說不需要,用什么?用孝悌命名,叫孝悌助學金,「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而仁是立國之本。所以,用什么來教國人?用孝悌。讓大家看到孝悌這個名字,就能想到孝敬父母、宜兄宜弟。
下面,蕅益大師解釋說,「二詩皆說修身齊家事耳,而治國便在其中,何必求之于國哉?」二詩是引「桃之夭夭」和「宜兄宜弟」這兩篇詩。詩文所說的都是修身齊家的事情。修身齊家,治國便在其中,修身齊家之外,沒有治國的事情。你就想想那個意思,何必還要求之于國?求之于國,那是向外求,向外求,效果不彰。我們現在要構建和諧社會,大學之道,這里面說的道理,完全都已經講得很明白,怎么構建和諧社會?修身齊家就是了。大家都修身齊家,還怕國不治嗎?
而修身齊家最重要的就是提倡教育。有志之人,應該投身于圣賢教育當中。我為什么要離開金融領域的學術研究,不當教授?原因很簡單,想要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怎么做?自己修身就行,然后用教學,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