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善學的10句經典名言,超精辟超現實。
1. 善學古人之長,毋襲古人之病。——松年《頤園論畫》
要能夠善于學習古人的長處,而不要去沿襲古人的短處。
2. 善學者得魚忘筌,不善學者刻舟求劍。——《隨園詩話》
筌:捕魚的竹器。會學習的人捕得了魚就忘記了筌,不會學習的人就拘泥固執,不知變化。
3. 大抵學問文章,善取不如善棄……成己欲其精專,取人貴于兼攬。——《劉刻遺書·與周次列舉人論刻先集》。
攬:收羅,吸取。讀書做學問要善于吸收,不如善于擇取。要想能成為一家之言,就要做到精專,像別人學習,貴在能夠汲取百家之長。
4.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陸游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書本上學來的東西終究是浮潛的,要想能夠徹底的了解,還是需要去親自嘗試。
5.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南宋朱熹《讀書之要》。
遵循一定的秩序,逐漸取得進展,熟練地閱讀,深入地思考,這正是讀書的要訣。循序漸進,緩慢地積累知識,并不是一種懶惰的行為,而恰恰是一種勤奮的學習精神。
6.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
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
7. 善學者窮于一物,不善學者窮于物物。——莊元臣《叔苴子內篇》。
善于學習的人,能夠抓住一個事物,探究其根本。不善于學習的人,則什么事情都想碰觸和探究。
8. 讀書當讀全書,節抄者不可讀。——清代馮班《鈍吟雜錄·家戒下》。
讀書應該全書通讀,節抄的片斷不能讀。此二句話主要闡述的是傳統的讀書方法,是嚴謹學風和治學傳統的顯現。踏實讀書,以一種科學求實的態度來面對學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句話仍有其借鑒意義。
9.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禮記·學記》。
對擅長學習的人來說,即使老師輕松教學也能事半功倍,并且還把功勞歸在老師身上;對不擅長學習的人來說,即使老師勤勉教學也會事倍功半,并且還抱怨老師。
10. 人之為學,心中思想,口中談論,盡有百千義理,不如身上行一理之為實也。——《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人在學習的時候,心中所想的,口中所談論的,盡管有上百上千條真理,但卻不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一條。
關鍵詞: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