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子與小人本殊操異行,取舍不同。——王充《論衡》
為了名利,小人可以玩弄權(quán)術(shù)、搞陰謀詭計,打擊陷害別人,使“人不知”,讓“人不疑”,有很大的欺騙性,不易被人察覺。而這些行為,常常為君子所不齒。
2. 論貴是而不務(wù)華,事尚然而不高合。——漢·王充《論衡·自紀(jì)》
談?wù)撡F在正確而不追求華麗,事情重在正確而不奉承迎合。
3. 口辯者其言深,筆敏者其文沉。——漢·王充《論衡·自紀(jì)》。
口辯,口才好。筆敏,文筆好。口才好的人言語深刻,文筆好的人文章深沉。
4.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論衡·感虛篇》
人們足夠誠心,便能夠感動天地,即便是金石,都能夠裂開。比喻無論什么事情,只要誠心誠意去做,什么困難都能克服。那些專心致志、義無反顧的人,在面對各種名與利的誘惑時,不為所動;在面臨各種打擊時,毫不畏懼,為了心中的目標(biāo)和理想奮斗矢志不渝,最后沐浴到勝利的光輝。
5. 功名之下,常有非實之加。——漢·王充《論衡·書虛》
功名之下,常常有與事實不相符的。
6. 學(xué)士簡練于學(xué),成熟于師,身之有益,猶谷成飯,食之生肌腴。——王充《論衡·量知篇》
學(xué)者應(yīng)當(dāng)努力學(xué)習(xí),通過老師指導(dǎo)使自己有大的進(jìn)步,這好比谷子煮成了飯,人吃了對身體有益,使人長胖一樣。
7. 歌曲妙者,和者則寡;言得實者,然者則鮮。——漢·王充《論衡·定賢》
歌曲神妙,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說話實事求是的人,同意他的人就少。
8. 事莫明于有效,論奠定于有證。——漢·王充《論衡·薄葬》
對事情的明了莫過于它的實際效果,對論點的肯定莫過于它的有力證據(jù)。
9. 比不應(yīng)事,未可謂喻;文不稱實,未可謂是。——漢·王充《論衡·物勢》
不符合事實,不能叫做清楚;文辭與實際情況不相稱,不能叫正確。
10. 尚書者,上古帝王之書,或以為上所為,下所書,故謂之《尚書》。——《論衡·正說篇》
所謂的尚書,是書寫上古帝王之書,或者是描寫上層統(tǒng)治階級,下層人民所書,所以才稱作《尚書》。
關(guān)鍵詞:論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