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久久草.com_国产91在线高潮白浆在线观看_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亚洲_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y☆_亚洲春色Aⅴ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涵蓋了一生的智慧

作者:物道 國學知識 來源:網絡

多少歲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齡呢?

一個中學生說:“3歲,因為不用去上學。”

一個中年男人說:“25歲,那時你還有用不完的精力,現在一到晚上9點就昏昏欲睡了。”

有家庭主婦說50歲,因為孩子成家后就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了;還有人期盼悠閑的退休生活……

人們往往在年少時憧憬長大的自由,長大后懷念年少的無憂。但其實,每一個年紀都是美好的,我們無法選擇年齡,但我們可以活在當下。

我們的祖先對此有著自己的智慧。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他們都賦予其一個美好的稱謂。

它告訴我們,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卻有正當最好的年齡。

赤子(0歲)

初生嬰兒的皮膚微微泛紅,古人將這時候的孩子稱之為“赤子”。赤子之心,說的就是一顆如同初生兒一樣纖塵不染的純潔心。

我們初見世間,眼神清澈,對一切充滿著好奇和善意。這是一種美麗的稚嫩。

孩提(2-3歲)

這時嬰兒已經長大了一點,但還不會走路,得大人抱著。“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兩腋將他抱起來的動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聲。

今天,人們仍常常用“孩提時代”形容自己的童年。那時我們在父母懷中牙牙學語,路不會走,話也說不清,但我們卻渴望用自己的心去靠近這個世界。

垂髫(3-9歲)& 總角(9歲-13歲)

古人會以頭發命名年紀。

孩子在9歲之前不扎辮子,頭發自然垂下,叫“垂髫”。9歲之后,才把頭發分兩邊各扎一個結,像兩個羊角,叫“總角”。

詩經》里,“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兩小無猜,年幼的感情也許不成熟,卻飽含美麗詩意。

與有情人做快樂事,不問是劫是緣。這是年少特有的率真和勇敢。

豆蔻年華(女子13-14歲)

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剛新新萌發,充滿嬌俏的靈氣。

杜牧詩云:“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古代的女孩從12歲開始便可以戴發飾,裝扮自己。

從古至今,青春都是一個愛美的年紀。處于這個年齡的女孩,穿著不華麗,眉眼也尚且稚嫩。

清秀的面容、靈動的眼神,就是生活給她們最珍貴的禮物,任何濃妝艷抹都不能比。

及笄&束發(15歲)

到了15歲,古時的少男少女要將頭上的兩個“總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則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齡,要用笄[jī]子盤起頭發,開始學習各種生活技藝。

歸有光項脊軒志 》:“余自束發讀書軒中。”15歲,在今天是讀初中的年齡。這是一個吸收知識的年紀,同時也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叛逆”年紀,往往內心未曾成熟,卻又急于成熟。

但正因為有了這個“兵荒馬亂”的階段,我們才能在磕磕碰碰中成長。無論是變換發型也好,是“叛逆”也好,這都是一種對青春的梳理,一種走向成熟的象征。

花信年華(女子20-25歲)

現在女子到了24、25歲,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卻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一個非常美麗的稱呼──花信年華。

花信,是應花期而來的風。節氣中的信風,帶來開花的音訊,女子年方廿四,也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范成大詩云:“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詩人為了一睹花開時刻,生出擊鼓催花的念頭,古人尚且如此浪漫,我們怎么反而把大好年華看成人老珠黃?

無論是什么年齡,都要對自己的美有自信。你本來就很美。

弱冠(男子20歲)

行冠禮,是古代最隆重的儀式之一。在家族的見證下,年滿20歲的男子在宗廟里由指定的貴賓加冠,以示成年。由于這個年齡的男子體猶未壯,所以又稱“弱冠”。

“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血氣方剛,而儀式,正是要提醒他們,今后人生,無論跌倒或撞的頭破血流,總要無愧于心,無怨無悔。

成年是人生的一道坎。從此,你要做自己的斗士,做自己的保護傘,擋著、扛著、分擔著,靠自己的力量走向經濟和精神上的獨立。

而立之年(30歲)

2000多年前,孔子說“三十而立”,從此“三十”就成了中國人衡量男兒是否有能力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古時的男子比今天成家立業得早。他們15、6歲即可婚娶,20幾歲就兒女繞膝,不到40歲便不乏兒孫滿堂,所以三十而立,在那個年代算是應當之事。

今天比古代則大有不同。年輕人20多歲讀完大學,有些為謀生奔波,有些繼續未竟的讀研、讀博之學業理想,較之以往,人生更為多元,也更為漂泊不定。

如今青年人,30歲也許尚未成家,也許尚在為理想奮斗,甚至尚在摸索人生方向,離真正的成熟還有一定距離。

但此時的我們,身心健朗,有了一定的歷練,不像年輕時莽撞沖動,又擁有對生活的拼勁和熱情。三十而立,不是早早地限定自己的未來,而是確立一股對生活的信心和意志。

30歲,生活有著無限的可能。

不惑之年(40歲)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人到中年,對世間百態和周遭是非會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會因蠱惑而沸騰,也不會因誣言而頹廢。

很多人說“人到中年”,掩不住老氣橫秋,但最好的年華從來與年齡無關。

40歲,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浮躁,懂得一心一意,懂得用心經營,這是成熟。

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無時無刻不想著買買買,而是有了自己的標準和格調,這是品味。

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四處漂泊,有家人、有陪伴,有依靠、有溫暖,這是滿足。

所謂不惑,不是一切看透,不是早早服老,而是融會貫通,一切恰到好處。

最好的年華,不要說老。

知天命(50歲)

“知天命”,許多人會誤解成聽天由命的意思,其實,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苛求結果,簡而言之,是對得失淡然。

有人說,50歲是老年中的童年,是老年中的學前班。不論此時身處什么位置,擁有多少名利,正是因為年過半百,才更要有一種“清零”的智慧。

對周圍的一切,微微一笑,云淡風輕,花開花落。半生摸爬滾打,風雨兼程,生活奪走的,歲月會重新饋贈。

六十耳順,七十從心

60歲,是一個平靜的年齡。但又不是心如止水,死氣沉沉,而是平靜之中有著活潑和聰敏,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到這個境界,當是鎮定自如,波瀾不驚,可以舉重若輕了。

而再年長10年,對一切做什么事似乎很隨意,卻處處合乎情理,在世界和自己的關系上達到了和諧。

無論是樂享天命,安寧度日,還是重新拾起年少時的夢想,再“燃燒”一回,都已經無所束縛,因為已對生活看得通透。

天增歲月人增壽,總有智慧在心頭。

人們常常習慣于把年輕稱為生命中的最好年華,而把“變老”視為垂暮、孤寂;

或者反過來,覺得年輕人注定浮躁空虛,只有老成才代表智慧。

但祖先告訴我們,當下,即最好的年華。

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考驗,也必然有每個年齡段的幸福,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好的?;钤诋斚拢湎Ы裉?,才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圖片作者:豐子愷。本文來源于物道:使物有悅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每天早上8:00,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里,找回你想要的精致生活。

關鍵詞:國學智慧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涵蓋了一生的智慧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interurbi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开远市| 文安县| 灵石县| 郑州市| 宜都市| 潜江市| 益阳市| 泰来县| 灵璧县| 乌苏市| 沁阳市| 芷江| 湖南省| 洪洞县| 班玛县| 长汀县| 宁晋县| 上林县| 微博| 江永县| 延川县| 桐城市| 岑巩县| 鄂尔多斯市| 澄城县| 北安市| 高安市| 旌德县| 珠海市| 商城县| 娄底市| 蕲春县| 章丘市| 会同县| 婺源县| 富锦市| 巧家县| 庐江县| 五家渠市|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