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是秦國宰相呂不韋召集學者名士編撰的一部煌煌巨著,此書囊括了儒、道、法等諸家思想,內容博大,包羅萬象,通貫古今。
此書編成之后,呂不韋把此書公布在咸陽鬧市,懸千金其上,說有能增損一字者獎勵千金。可見呂不韋對此書的自信。
書中談到識人“八觀六驗”,直到今天依然發人深思。
/ 八 觀 /
0 1
通則觀其所禮
一個人在事業暢通,人生順利的時候,要看他所禮遇交往的人如何,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在順境里所交往的朋友貴客往往決定了他接下來的命運走向。
0 2
貴則觀其所進
一個人在身處高位,人生輝煌的時候,要看他所賞識提拔的人才如何,若是盡是一些阿諛奉承之輩,便可知其已迷失本心,富貴不會長久了,就如同歷史上親近奸臣的昏君,已有亡國之兆,反之則還可再續輝煌。
0 3
富則觀其所養
一個人在富貴榮華的時候,要看他對于窮人、困難之人的接濟幫助如何,一個人若是在自己富貴之時自私自利,沒有對社會、對他人的回報感恩之心,對困難之人的惻隱之心,他的富貴一定不能長久。
0 4
聽則觀其所行
在聽一個人說話、言談之后,還要關注他的行動是否和言談一致,王陽明所說“知行合一”,孔子所說“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便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言行一致才會有所作為,夸夸其談、只會耍嘴皮子是沒用的。
0 5
止則觀其所好
一個人閑居無事的時候,要看他喜好的是什么,《大學》中的“君子慎獨,不欺暗室”,便是說一個人往往在獨處的時候,最容易露出破綻,最能看出其心性。
0 6
習則觀其所言
當一個人學習、讀書的時候,要看他說的感受理解如何,一個人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提出新的想法,才會有所突破進步。
0 7
窮則觀其所不受
當一個人處于貧窮困苦的時候,要看他是否有接受或是求取一些不義之財,一個人只有在最艱難的時候能夠守住底線,才算是有氣節風骨,能夠有所成就。
0 8
賤則觀其所不為
當一個人處于身份卑微甚至卑賤的時候,要看他是否做一些令人不齒的事情,一個人如果在身處卑賤的時候仍能堅持正直上進,出淤泥而不染,便是可造之材。
/ 六驗 /
0 1
喜之以驗其守
當一個人“得意”時,看他是否“忘形”。如果一個人遇到點好事就飄飄然,那么這個人不僅不成熟,操守可能也不達標。
更進一步,若有人因為一點點小成績就驕傲自滿,到處宣揚,那么他在事業上也肯定不會有所成就。
0 2
樂之以驗其僻
處在一個充滿誘惑的場合,而能巍然不動,不生邪念,這樣的人才是難能可貴的。
若一個人平時待人有禮如謙謙君子,一旦處于娛樂場所便放浪形骸,那么此人肯定是偽君子。
不管在什么場合下都一如既往,做人做事有禮有節,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0 3
怒之以驗其節
當一個人生氣時,看他自我控制和約束情緒的能力,以考察其氣度與節制。
誰都免不了有憤怒等情緒,但在動怒之時內心仍然冷靜清明,不失去理智,能夠中正行事,這樣的人才有在復雜的局面中改變現狀的能力。
0 4
懼之以驗其特
當一個人恐懼時,看他能否意志堅定,堅持自己的立場,擁有不變的信念。
你認為對的,不會因別人的威脅而否定自己,而盲從別人的觀點。
反之,如果明知是真理,被別人一恐嚇就立馬膽怯地調轉船頭,違心附和,那么此人不堪大用。
0 5
哀之以驗其人
看到傷心之人,能動惻隱之心,能不遺余力伸出援手奉獻愛心,說明他懂得體恤,懂得慈悲,這樣的人心必然壞不到哪里去。
反之,如果一個人對你噓寒問暖,對待需要幫助的可憐人卻麻木不仁,你就要小心了,此人對你一定有所謀。
0 6
苦之以驗其志
當一個人面對困苦考驗的時候,看他是否具有堅定的意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如果碰到一點苦就打退堂鼓,這樣的人不堪重用。生活中往往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在逆境和低谷期還能對你不離不棄的人,請好好珍惜。
END
關鍵詞: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