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久久草.com_国产91在线高潮白浆在线观看_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亚洲_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y☆_亚洲春色Aⅴ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作者:佚名 國學知識 來源:網絡

情之一字,在中國文化中最是動人心魄。君不見,多少婉轉流淌的詩詞歌賦,都是生之于情,因情而起。

什么是情?——心的溫度。

世說新語·傷逝》中載,竹林七賢的王戎兒子死了,山簡前去探望,看到王戎悲傷得不得了。

魏晉流行的是玄學,求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出塵脫俗,竹林七賢又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于是山簡勸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

王戎的回答,則是我見過關于情,最打動人的話。他說:“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山簡。

它之所以動人、之所以好,是因為講出了情的三個境界,以及這個時代的失落之殤。

下等人,薄情

“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無情和薄情。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兩件事:無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種存在,而是達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

薄情還是深情,與文化程度無關,與讀書多少無關,而只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就像古人那句道破人心、洞穿人情冷暖的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南懷瑾說,“ 報德者寡,報怨者多 ”。 社會上真正能夠幫助別人,同情、可憐他人的,多是窮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

讀書多、有權勢的人知識高、見識廣,自己思想解釋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時候,他會刻意加以解釋。

學問越高,思想越復雜,高學問而變成單純專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等人,由高明而歸于平凡。

有關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榮寵與羞辱之間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場,在商場,在情場,都如劇場一樣,是看得最明顯的地方。

就像一首打油詩說的:世態人情薄似紗——真不差,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交了許多好朋友——煙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

《昔時賢文》中說: 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不正是我們成年以后,世俗常態的寫照嗎?

所以,人貴在不因榮辱而保持道義。對此,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以作為我們最好的座右銘: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貫四時而不衰,歷險夷而益固。

這說的就是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來往,平常很平淡。但這并不是冷漠無情;朋友碰到困難,或生病之類的事,他就來了。平常無所謂,也許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熱情。

說到底,是要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有溫度,便是有情,沒有其他。

世事炎涼,唯情可化。

中等人,深情

何為深情?這個詞,恐怕今人已經不懂了。就像有句話說的,這是個“上了床也沒有結果的時代”。

真正懂這個詞的,是古人。古人的深情,跳動在活著的每一處。

對于親情,深情是表面上離經叛道的竹林七賢的阮籍,在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后,仍故作鎮定地與人下棋,卻在下完之后吐血三升的痛斷肝腸。

對于活著,深情是阮籍在人家年輕貌美的女兒死后,明明不相識卻孤自跑去大哭一場的真摯哀憐;是在現實的無路可走、痛苦掙扎面前,駕著馬車荒野里奔馳,遇到歧路大哭而返的茫然坦蕩;是登上武牢山對著楚漢決戰的古戰場,孤獨嘆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深沉悲憤。

對于友情,深情是竹林七賢的領袖嵇康,以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山濤公然絕交后,又在廣陵絕唱、慷慨赴死的最后,將唯一的兒子托付給了山濤的信任。是向秀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不得不屈從做官,經過嵇康的舊居時寫下的那篇悲涼的《思舊賦》,其中多少欲說還休的追憶和思念。

對于愛情,深情是“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的愿望 ,是“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的相思,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刻骨,是“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的掛念,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滄桑,是“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堅定,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遺憾……

這種深情,就像木心那首詩中所說的:“從前的人,多認真。認真勾引,認真失身。”是的,深情,就是認真;深情地活著,才是認真地活著。

一個深情的人,才像個人。

上等人,忘情

魏晉時曾有過一個熱門話題——圣人到底有情還是無情?

王戎的“圣人忘情”就是當時一派的看法,認為圣人是離情去欲的。最終為這個問題蓋棺定論的,則是玄學天才王弼的一句話:“ 有情而無累 。”圣人有情,但是不為情所累。

這五個字道出的,才真正是“忘情”境界的真諦。我們平常人,卻要么是薄情和無情,要么是深情到自傷,難以自拔。

對忘情境界最詩意的表達,則是莊子的那個經典寓言:“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水干了,魚兒暴露在地上,它們相互吹著濕氣、吐著泡沫濕潤對方。與其這樣辛苦,不如各自回到江河湖海,自在游、快活生,而彼此相忘。

人間多少相濡以沫,世人都以為溫暖動人,其實是不得已。學會轉身和抽離,并非心中無情,而恰恰是情太深,嘗盡了其中滋味而終于看透,于是做得到放手。

如何才能達到忘情境界?如王弼所說:

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圣人之情,應物而無累于物者也。

也如莊子所說:

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圣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兩位先賢說的是同一點:順應。順應所有的遭遇,順應世間的一切。只有心中放下一切的執念,才做得到如此。

這是一種太高的境界,其實也很平實,歸結為三個字,不過就是——“不強求”。所有的心有不甘,所有的自傷傷人,看透了,都是一種強求。所以金庸《書劍恩仇錄》里說:情深不壽。

縱然如此,已是難得。只要真情過,不論結果,已是值得。

忘情的境界或許太高,離我們太遠。但我們之所以卑微,是因為連深情也失去了。那本是我們最珍貴的東西,使我們活得高貴的根本。

有人說,人可以分為三個階層:貴族,平民,流。區分這三者的并不是錢和權,而是一種高貴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像泰戈爾詩中所說:“這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活著從來艱難,在經受了生活鋒利的切割和粗糲的打磨后,只要有一點光,就反射出眩目的美。不管生活給予人什么,都會高昂著下巴坦然接受,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詩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這就是貴族。

古人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生活的打磨可以讓人更加光彩奪目,但是玉質還是石質,卻在自己。

如果人有貴賤,真正的標準只能在這里。

關鍵詞:南懷瑾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interurbi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封开县| 汪清县| 大理市| 阿勒泰市| 临海市| 山阴县| 丰城市| 桃园市| 渑池县| 伊吾县| 平江县| 阿合奇县| 万宁市| 鲜城| 双峰县| 北京市| 兴城市| 井研县| 循化| 高淳县| 池州市| 广元市| 祥云县| 南郑县| 若羌县| 高清| 杂多县| 霍林郭勒市| 栾川县| 衡东县| 建宁县| 龙井市| 弋阳县| 大石桥市| 三都| 汝阳县| 富川| 永丰县| 洪泽县|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