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久久草.com_国产91在线高潮白浆在线观看_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高清亚洲_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y☆_亚洲春色Aⅴ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第第二十六講 至誠如神——把誠做到極致,就能預知未來,做事如有神助

作者:猴哥 國學知識 來源:網絡

  《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

  第二十六講、至誠如神

  ——把誠做到極致,就能預知未來,做事如有神助

  這一講是《中庸》的最后一講,我們將從“至誠無息”到“至誠如神”,一起抵達儒家修養的珠穆朗瑪峰——巔峰之“誠”。 至誠如神,你可以理解為,把誠做到極致,做到最高境界就能預知未來,做事就如有神助。

  在講《論語》的時候,我說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孔子的思想,就是忠恕之道;如果讓我用一個字來概括整個儒家思想,就是一個“誠”字。

  《中庸》里也說“不誠無物”,沒有誠,就什么都沒有。反過來,有了誠,就有了一切,就有了最美好的人,最美好的事,最美好的天,最美好的地,最美好的山川草木,最美好的日月星辰。

  這一講,我就說說,我們該怎么做,才能無限靠近“至誠如神”。

  《中庸》說:“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誠,是真實無妄的。天下之物,都有一個真實無妄的天理、物理,因為這個物理,它才生成這物,如果是另一個物理,就是另外一物了。誠者物之所以自成也,也是人之所以自成,誠是人所以自誠其身的道理。有了誠,你才能成為一個人。

  雖然說,誠者自成,但我們校驗的標準,并不是看它是否成就了自己,因為天下之人,同有此心,同有此理,不但能自成,能成就自己,還能自然地教化他人,讓所有人都能各得其所,這就是成物了。

  成己,是私心不雜,沒有私心雜念,全體渾然,叫做仁。

  成物,是對事物都裁處得各得其當,叫做智,是智慧。

  仁與智,都不是外來的,是天生的,源于天命,是人性中固有之德。所以,所謂的求仁得仁,求智得智,也不應該向外求,不用到外面去學,只用問自己的心誠不誠。心誠了,自然仁、智兼得。王陽明把這種境界叫作“致良知”,一切憑著良知去行,則遇之左右而逢其源,沒有不恰當的。

  你可能要問了,真有那么厲害?那我也學一學?

  這樣問,又不對了。因為做之前先有了私欲,要求效果,這就不誠了。誠本身就是目的,仁者,仁就是目的,所以叫求仁得仁。如果說,我誠了,也仁了,但是沒你說的那個左右逢源的效果,那找誰去呢?孔子還有一句話:“求仁得仁,何所怨?”誠了,仁了,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當然我也知道,既然踐行了,還是想要一些功效的。如果非要說有什么功效,我想就是一個字:“爽!”那么,這功效到底怎么獲得呢?

  《中庸》里有這樣一段話:“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矣。”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至誠要經歷三個階段:讓自己盡性,能讓別人盡性,讓天地萬物都盡性。

  什么是盡性?這就又回到了《中庸》的第一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盡性,就是最充分、最徹底地發揮出自己的性能。

  先看怎么讓自己盡性。

  舉個例子,我為客戶服務做事,怎么盡性?就是一個“誠”字,我誠心誠意地給客戶干,“存天理,滅人欲”。

  天理,就是把客戶的事情做好,該怎樣就怎樣;人欲,就是希望客戶能認可我,繼續拿他的錢,簽他的新合同。存天理,則真實無妄,充分發揮自己,遇上那不接受我的,“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不做就是了。這樣剩下來的都是能讓我盡性的客戶,我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性能,給人家創造價值。不接受我的,自然就已經排除掉了。

  反過來,如果我偏向人欲一邊,就想維護和客戶的合作關系,誰的生意都想做,就會枉道事人,扭曲自己,也就發揮不出自己性能了。對那些不理解我的、認識不到我的價值的,我不給他做,不掙他的錢,這就是誠。你說爽不爽?盡不盡性?這就是“至誠至爽”。

  自己盡性了,怎么讓別人盡性呢?

  什么叫做讓別人盡性呢?這也是講領導力的。圣人能盡己之性,推己及人,使人人都復其性之本然,這就能盡人之性了。

  至誠之人,能充分灑脫地發揮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同時,作為領導者,也能讓團隊里的所有人都盡性,都能充分灑脫地發揮自己。這就是領導者的職責:從成就自己,到成就他人;從自己發揮性能到每個人都發揮性能;從一個人盡性一個人爽到大家都盡性都爽。這就是由己及人,從盡己之性到盡人之性。

  那么,怎么由人到物,讓物也盡性,充分發揮出物的性能呢?

  比如,你是機械廠的一個工人,那車床用了20年還好好地在生產,就是你讓那車床盡性了;你是一個出租車司機,一輛車開到60萬公里還沒有大修,那車也是盡性了。

  前面我們講了盡己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那怎么達到最高的境界,讓天地萬物都盡性呢?這就是講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了,講國君,就是所謂的圣明君子。

  這圣明君子,不僅讓自己盡性,讓全國百姓都盡性,還能讓天下萬物都能各遂其性之自然,讓山川河流、草木鳥獸、地球環境,還有大氣層、太空,都得到最好的發揮,處在最好的狀態。這樣的至誠之人,從盡己之性盡他人之性到盡萬物之性,則可參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并列為三:天、地、人,三合一。不是天人合一,是天、地、人三合一,這就是厚德載物,就是大圣人了。

  所以,成功者是盡我之性,成就自己;領導者要盡人之性,成就他人;而國家的領導人是盡天地萬物之性,成就國家,成就地球。

  《中庸》接著說:“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意思是說,從大事講到小事,從治理天下,到我們應事、接物、待人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個“誠”字。

  經綸,就是整理蠶絲,表達的是理清頭緒,分類清楚。我們說“滿腹經綸”,就是啥都捋得清清楚楚。

  大經,就是倫常,就是五品人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的倫理。

  天下之大本,是萬物的本性。

  化育,是天地化生萬物的道理。

  倚,就是倚靠。

  天下萬事萬物那么多的道理,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盡性的。唯有天下至誠的圣人,他的品德極為扎實,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虛偽,于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倫,都能各盡其道,分別其理而不亂,聯合其性而不離,足以為天下后世垂范。

  這就像整理蠶絲一樣,既能理清頭緒分開,又能把同類的合起來。所以說經綸天下之大經,于所性中的仁、義、禮、智之德,渾然全體,毫無虧欠,應事接物待人,千變萬化,其理無不包括其中。

  所以至誠者“夫焉有所倚”,你不需要依靠別的東西,啥也不靠,不靠大家以為的那些東西,就靠“誠”。

  這一段話,簡直是揭開了誠的本質。

  我們平時處理問題,總要判斷形勢,判斷很多人的態度。但往往你判斷不清,或判斷不準確,甚至是判斷錯誤。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誤解也是層出不窮的,你的判斷無非是些推測,錯的時候多,對的時候少。有時判斷別人對自己不好時還心生報復,其實人家根本沒那回事。有時對方本來不太有善意,你至誠以待,他就轉而善意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少去判斷別人,少去推測他人,少去根據對形勢或他人的判斷行事,因為一切都在變,你不要變,好東西就向你聚攏了。你只需要憑著自己的至誠,憑著良知的大是大非,依著正義去做事。

  你可能擔心,這樣對嗎?不會處理錯了嗎?不會失敗嗎?當然可能會。

  但人生本來就是得得失失,你不能追求每一次都得。況且今日之得會導致明日之失,今日之失會帶來明日之得。把時間單位放長,則得失之觀大變。

  拋棄得失淺見,為至誠者,能進入天地的生長化育,能獲得整個天地的能量,進入完全不同的生態系統和生長機制,這不是患得患失者所能想象的,你就活在他人想象之外了。

  所以,天地的能量,全在一個“誠”字。

  嗚呼!到這里,我已經把“誠”字講盡了,不能說得再明白了。剩下的,只能靠你自己在知行合一中去體會了。

  下一講,我們進入本課程的最后一個模塊,講講儒家繞不開的一個代表人物:王陽明。

關鍵詞:儒家思想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第第二十六講 至誠如神——把誠做到極致,就能預知未來,做事如有神助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interurbi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通道| 扎赉特旗| 阿拉善左旗| 西吉县| 锦州市| 安国市| 黄大仙区| 中江县| 全南县| 河北省| 祁东县| 通河县| 雷波县| 廊坊市| 夏邑县| 手游| 略阳县| 商都县| 陆丰市| 陕西省| 乐亭县| 定襄县| 西充县| 甘德县| 肥乡县| 临猗县| 黄骅市| 长子县| 佛学| 鄯善县| 武威市| 化德县| 博客| 伊吾县| 华亭县| 湖南省| 鹰潭市| 都兰县| 建阳市|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