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今年芒種的時間是
2022年6月6日
壬寅年 農歷五月初八
入夏時長,窗前蟬響,
風吹麥浪,梅酒甜香。
萬物有序送花去,
光陰深情迎夏來。
仲夏至,農耕時,
五月節,正芒種。
農歷書說:“斗指巳為芒種,
此時可種有芒之谷,
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
芒種時節,帶芒谷物
正到了收播的季節,
先收冬麥,再播青稻,
該播種的時候,絕不拖延,
未及收獲之時,絕不貪婪。
漢代劉向有言:
“魚乘于水,
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
中國人自古講究順應時令,
應時而變,順勢而為,
無論多么繁忙的日子,
總有相宜的節奏。
正如芒種的意義,
提醒人們,
忙閑有時,行止有度,
芒而不茫,心有所向;
芒而不盲,目中含光,
芒而不忙,欣然生長。
芒種,芒而不茫
無論到了何時,
古人對自然的變化,
都顯得尤為敏銳。
應其時,為其事,
安時順命,心中清醒,
亦悲亦喜,卻不貪戀。
觀物候
見螳螂破殼而出,
便知陰氣滋長,
陰陽相生,
正是陽氣日盛時。
有夏鳥與春鳥之別,
聞鵬(伯勞鳥)鳴,
知反舌鳥止,
則知春去仲夏來,
又是一季盛景。
送花神
農歷二月二,花開相迎,
芒種日,又送花歸去。
《紅樓夢》中有載,
“花瓣柳枝編成轎馬”
“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
為送花去,這一天,
女兒們都打扮得桃羞杏讓,
“滿園里繡帶飄飄,花枝招展”。
遵萬物之時,合四時之序,
來有來的莊重,去有去的柔情。
懂得該守住什么,
也清楚該舍去什么,
將對生活的鄭重其事,
化作手腳上的奔忙,
身忙而心明,
便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芒種,芒而不盲
賀鑄有詩云: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芒種之后,陰雨漸多,
尤其江南地區,
入梅后,霧重雨多,
房內霉濕難散,
地上終日泥濘。
為此,便有了
采菖蒲、掛艾草的習俗。
去五毒,招百福,
家家門前綠意點綴,
清香裊裊,滌去躁意。
還有佳人佩戴香囊的,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
清雅治愈,亦步亦趨。
更有煮梅的傳統。
如《三國演義》中
“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盤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在濕熱的天氣里,
取冰糖與梅同煮,
或用鹽將青梅腌漬,
酸甜宜口,最是清爽消夏。
......
宗白華曾說:
“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
那么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現美的蹤跡。”
無論生活是否如意,
古人總能憑添很多詩意。
去填補那些不完美,
去裝點那些平平無奇。
心中有詩意,
生活才能有詩意,
保有對生活的細膩感知,
去察覺,去創造,
心不盲,日子才閃光。
芒種,芒而不忙
仲夏時節,
雨下的痛痛快快,
蟬聲蟲鳴熱火朝天,
草木青翠欲滴,
各色鮮果也接二連三。
體忙,耳忙,目忙,
心卻尤其不能忙。
不禁想起蘇軾那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皎潔月色,竹葉清影,
一切美好與意趣,
只有一顆閑心,才能觸及。
菱透浮萍綠錦池
夏鶯千囀弄薔薇
竹搖清影罩幽窗
梅子留酸軟齒牙
疏星落畫檐,幾點流螢小
水滿時見鷺,草深處鳴蛙
日子不慌張,才能常歡喜。
忙中有閑,風月慢賞,
給緊繃的心一刻喘息,
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
才能留住生命的悠然。
芒種,一手收獲,一手播種,
不茫,有得有望。
盛夏,一半清涼,一半躁意,
不盲,如常歡喜。
日子,時有無奈,時有任意,
不忙,才有來日可期。
天地有常,萬物有時。
這個夏天,愿你
沿著自己的節奏,
過好踏實的日子,
忙中有序,常中藏趣,
不慌不亂,踏實生長。
關鍵詞:芒種,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