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人貴有三得,沉得住氣,靜得下心,拐得了彎。”
仔細一想,確實如此。
人生在世,注定是一場坎坷的旅途,途中難免有低谷和高峰,有失意和得意,會經歷風雨,也會經歷彩虹。
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兒,也會遇到合不來的人。
這期間需要我們靜得下心、沉得住氣、拐得了彎。
如此,才能修煉一種好心境,培養一種大格局,領悟人生真諦,方能行得更高,走得更遠。
01
沉得住氣
古語云:靜不露機,云雷屯也。
做人,應當沉著冷靜,不露鋒芒,就像雷雨蓄而不發,耐心的等待,靜候最佳時機的到來。
歷史上,王安石在擔任宰相期間,主張推行新法,提倡改革,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只是太過于著急,得罪了很多權貴。
最后,導致變法失敗,自己也被迫罷相,遠離京城。
當時,權貴的勢力很大,若是順應當時的局勢,沉得住氣,緩慢推行,或許結局就會不同。
王安石后來也說道:“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
人生,就像一場與自己的戰爭。越心浮氣躁,越會失去對事物的理性判斷,更會容易失去對生活的主導權。最終,自己只能與成功擦肩而過。
唯有沉得住氣,掌控好時機,有條不紊地處理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我始終相信,每一個沉得住氣的人,在經歷愁腸百結之時,依然能夠堅毅前行,都能夠突破重圍,走出陰霾!
02
靜得下心
《韓非子》說:
“眾人之用神也躁,躁則多費,多費之謂侈;圣人之用神也靜,靜則少費,少費之謂嗇。”
普通人做事,比較心急,希望早點看到成果,看到回報,常常用力很猛。事實已經證明,越是心急,事情越做不好。
智者洞察規律,按照規律來行事。不急不躁,在什么階段,就用什么節奏。內心平靜,事情反而順其自然,不費太多力氣,就可以做好。
一個人只有靜得下心,才能認清自己,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什么,應該做什么,才會有自己的思考力,并且看到生活的真相。
靜,是一種無聲而強大的力量。
《誡子書》中記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意思是說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的安靜,集中精力來修養身心的。
心靜則清,心清則明。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內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以一顆平靜的心,不慌不忙,從容入世;
以一種優雅的姿態,自信豐盈,沉穩處世。
03
拐得了彎
《道德經·第八章》中講道:“賢者應事而變,達者順天而生。”
聰慧的人,隨著事物而變化;通達的人,順應天意而改變。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不執著于外物,不糾結于得失。物來則迎,事去則散。拐得了彎,才是一個人修煉的最高境界。
“財神”范蠡(lǐ),就是一個活得通透的人。
他幫助越王勾踐,實現復國大業后,在封賞的前一夜,看出越王并非真心待人,如果留下來,會有大禍來臨。
他沒有貪戀權力,也沒有埋怨不舍,而是選擇乘船悄悄離開,從此,隱姓埋名,棄官從商。
而好友文種,不聽他的勸告,放不下榮華富貴的生活,最后被越王賜死,不得善終。
人生在世,遭遇無常變化,不癡迷表象,懂得放下;不抱怨命運,能夠轉彎,才是最頂級的修為。
林語堂說過:“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
放棄不是懦弱,轉彎也不是退縮。而是歷經世事的一種通達,看遍浮華的一種冷靜。
人生,學會了轉彎,便能走得長遠。
▽
三毛說過:
“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
天道輪回,自然皆有定數,人生也有時節,不用太著急,不必太執著,活在當下,做好該做的事。想要的自然會到來。
迷亂時,靜得下心,自有百慧在心,助你福澤綿長。
做事時,沉得住氣,方能放眼全局,助你進退自如。
困境時,拐得了彎,才能豁然開朗,助你行穩致遠。
愿余生,不困于情,不惑于心,活在當下,盡心致勝,諸事皆順。共勉!
關鍵詞: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