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瑤池宴。
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
可是塵緣未斷。謾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宮前雙闕高聳云間,宮中重重樓閣彌漫著微微的春寒。去年上元之夜,我侍奉皇上游玩,曾陪同后妃們參與豪華盛宴。玉殿的珠簾全都卷起,眾宮女如仙女一般,簇擁著皇上漫步在仙境般的宮廷林園。五彩祥云籠罩之中,千萬燈燭輝映之間,云天之上充盈著樂聲。
年華的流逝,好像快馬馳過縫隙前;星移斗轉,嚴霜再降,好像只是一眨眼問。今夜又是上元夜,有誰還會把我這個孤臣同情惦念?回頭遙望,故都汴京是如此遙遠。難道是我還沒有把塵緣割斷?空自悲傷,那超脫塵世的美夢如此暫短!我滿懷深深的哀怨,望著那凄清的燈光,耳聽到幾聲凄厲的歸雁。
1、上元: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十五夜稱元夜、元宵。
2、雙闕(què):指皇宮前面兩邊高大的城樓。闕,古代宮廟及墓門立雙柱者謂闕。
3、中天:天空之中。杜甫《宿府》:“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4、鳳樓十二:形容禁中宮殿樓觀之多。鳳樓,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此謂裝飾華美的樓臺。
5、宸(chén)游:帝王的巡游。宸,北極星之所在,后借指帝王的居所,又引申指帝王。
6、瑤(yáo)池宴:喻指宮廷豪華宴會。瑤池,本為古代神話傳說中昆侖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居所。西王母曾在此宴請遠道而來的周穆王。后世遂用以為典,或指仙境,或喻游冶之處,或比喻宮廷宴會等。
7、蓬壺閬苑(péng hú láng yuàn):蓬壺,山名,即蓬萊。古代方士傳說為仙人所居。閬苑,仙人所居之境。李商隱《碧城》:“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墻無處不棲鸞。”此喻指帝王宮苑如仙境。
8、五云:五種顏色的云彩,古人以為祥瑞。借指皇帝所在地。王建《贈郭將軍》:“承恩新拜上將軍,當直巡更近五云。”
9、揭(jiē)天絲管:管弦樂聲響徹云霄。揭,舉。
10、馳隙流年:如同陽光照過空隙,喻時光極其短暫。《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流年,光陰、年華。因易逝如流水,故稱。
11、星霜:星辰運行一年一循環,霜則每年至秋始降。因用以指年歲,一星霜即一年。張九齡《與弟游家園》:“星霜屢爾別,蘭麝為誰幽?”
12、泣孤臣:泣孤臣:即孤臣哭泣。張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孤臣,流落之臣。
13、長安遠: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西晉時司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江東的東晉王朝,他對故鄉長安的陷落,頗多懷念感傷之情。其子晉明帝只數歲,元帝(司馬睿)問道:“你說長安和太陽哪一個距離我們遠?”明帝回答說:“日近長安遠。”因為“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后人以“長安”指帝都。以“長安不見”、“長安遠”等為典,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
14、塵緣:佛教認為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緣。韋應物《春月觀省屬城,始憩東西林精舍》:“佳士亦棲息,善身絕塵緣。”此指思念故土的心情。”
15、謾:通“漫”,滿,廣泛。
16、華胥(huá xū)夢:《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這里喻指汴京往日的繁華。
《燭影搖紅·上元有懷》是宋代詞人張掄的詞作。此詞為上元節感懷之作,通過今昔對比在感傷個人身世遭遇之時抒發亡國之痛。上闋極言往日宮中元宵節繁華歡樂的盛況,下闋撫今追昔,寫南渡后第一個上元節的冷落,令人有隔世之感,表現了深深的故國之思。結句以“數點寒燈,幾聲歸雁”,與上闋遙相呼應,形成鮮明對比。一榮一枯,盛衰異象,使人讀之不忍。此詞風神搖曳,上闋辭采華麗,境與情諧,下闋語含悲酸,情致凄婉,是南宋詞詠嘆上元節作品中的佳作。
經歷了靖康之難后,張掄于次年(1128)的上元之夜寫了這首感懷詞。詞中回憶了往年元夜的熱鬧與歡樂,對照眼前的漂泊和孤獨,表現了深沉的故國之思。
“上元”,俗稱元宵,又叫燈節。此詞題為《上元有懷》,系上元節日感懷之作。作者通過今昔對比,在感傷個人身世遭際中抒發了故國之思。
《燭影搖紅·上元有懷》上闋描繪往日宮中元宵節的熱鬧繁盛,寫景敘事極其華艷。起頭二句極寫宮廷殿宇的壯麗,宮城的雙闕高入云天,鳳院里樓閣彌漫著淡淡的春寒氣息。接著五句寫宮中宴飲,恍若游于仙境,去年的上元夜陪伴在君王左右,侍候他出席豪華的盛宴,玉殿里的珠簾高高卷起,宮女如仙,舞姿翩翩,此情此景,只應天上才有。“瑤池”、“玉殿”、“蓬壺”、“閬苑”均喻宮苑有著仙境般的豪華和氣派。“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繼續濃墨描寫,那呈現著五色祥云的深處,光芒萬丈的燭光中,音樂的聲音直上九天,這里極寫上元夜君臣沉溺歌舞、聲樂徹天的盛況。
《燭影搖紅·上元有懷》下闋撫今追昔,表現了深深的故國之思,語含悲酸,情致凄婉。“馳隙流年”二句由濃情回憶轉入人世的慨嘆。時光如白駒般飛逝,在一瞬之間又是一年。“馳隙”、“星霜”均表達年華易逝的感悟。接著是“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誰念”二字,極哀婉凄楚,表達了作者懷念故土的沉痛之情。“可是塵緣未斷,漫惆悵、華胥夢短。”詞義又轉進一層,可惜詞人的塵心未斷,依然不停地懷念故國,那過去的時光就像一場場春夢一樣短暫,想起這些令人產生無邊的惆悵。末三句“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表現出夢破后的凄涼冷寂,如今卻只能滿懷幽恨,一個人相伴寒燈,聽著歸雁叫聲。三個短句,極傳神。此詞上闋濃艷,下闋凄婉,極寫盛衰異象,誠摯真切,在南宋詞詠嘆上元的作品中算得上一篇佳作。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前段追憶徽廟,后直指目前,哀樂各至。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撫景寫情,俱見其榮光易度,夢醒無幾,真畫出風前燭影,紅光在目。
張掄 : [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號蓮社居士,開封(今屬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好填詞,每應制進一詞,宮中即付之絲竹。嘗于乾道三年,(公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