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萬家愁,寧言客滯留。蛙鳴池水夕,蝶戀菜花秋。
天地惟孤館,寒暄一敝裘。須臾古今事,何必嘆蜉蝣。
①寧言:更不必說。
明代布衣詩人謝榛曾長期在外游歷轉徙,《苦雨后感懷》抒寫了他漂游他鄉的情懷。
那是在連綿秋雨久下成災的日子,千家萬戶因久雨發愁,滯留他鄉的詩人更是滿懷愁緒。苦雨后唯有蛙和蝶喜氣洋洋——秋天的傍晚,漲溢的水池旁,蛙鳴陣陣;園圃的菜花上,蝶舞翻飛。歡樂屬于蛙和蝶,詩人卻什么也沒有。茫茫天地間,詩人惟孤館只身;寒暖季節變,詩人猶敝裘一件。于是詩人感慨:在時間的長河里,古今幾千年尚且仿佛須臾之間;人生短暫,豈不猶如朝生暮死的蜉蝣!但是,既然古今多少人、多少事最終都被時光沖刷而走,人又何必為自己蜉蝣般的命運而哀嘆呢?
詩歌首聯點題,以“萬家愁”引出詩人之愁、襯托詩人之愁,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頷聯寫景,描寫了一幅蛙鳴蝶舞、充滿生機的秋景圖,蛙、蝶各得其所、自由自在,詩人客居異鄉,對景添愁,樂景反襯了詩人的愁情。頸聯敘說詩人的境況,天地之大,獨留孤館,寒來暑往,一身破衣,孤獨、貧寒、寂寞、漂泊無依的詩人形象如在眼前,想到天高地廣,羈留于孤館中的詩人的渺小、孤苦、無助的感慨愈深。尾聯抒情,詩人感嘆自己生命如蜉蝣,轉而安慰自己,古今之事都短如須臾,自己蜉蝣般的人生亦不足為怪,以曠達自我寬解。
總之,詩人羈留客中,感懷良多。因雨而滯留異鄉的羈旅之思里,有漂泊無依之愁,有思鄉思親之情,有孤獨寂寞之苦,有貧寒渺小之悲,有人生短暫、無所作為之嘆,還有無奈之下自我寬慰的超脫與豁達情懷。
謝榛 : 謝榛(1495~1575)明代布衣詩人。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脫屣山人,山東臨清人。十六歲時作樂府商調,流傳頗廣,后折節讀書,刻意為歌詩,以聲律有聞于時。嘉靖間,挾詩卷游京師,與李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