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儉期
長歌游寶地,屣倚對珠林。
雁塔霜風古,龍池①歲月深。
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
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
【注】①龍池:又名九龍潭,是少林寺的名勝。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該詩屬于記游寫景類詩歌,表現了詩人對佛門圣地少林寺的由衷喜愛和贊美。
B.“寶地”“珠林”寫出了少林寺的優美環境,“長歌”充分表現了詩人游覽寺院的愉快心情。
C.頷聯描繪眼前動態實景,寫雁塔、龍池在寒風、霜雪中,更顯古樸、蒼涼。
D.尾聯的蟬聲相送,與開篇的長歌來游前后相應,主體與客體協調一致。
16.清代何焯說:“五、六(句)不但字法之妙,能使'風霜'一聯精神又倍。”請結合詩歌進行分析。(6分)
答
15.C.“動態實景” 錯,應為靜態。由‘ 珠林”“秋陰”“山蟬”可知,“寒風.霜雪”也不準確。
16.用字方面,“澄”本義為水清澈不流動.這里用作動詞,指清新的空氣籠罩整個寺院,使景物充滿生機;“下”字形象地寫出了寺院的高檐碧殿飽蘸秋陰的情狀,傳神地寫出了時間的推移。(3分,意思對即可。如從“夕霽"“秋陰”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頷聯寫具體景點“雁塔”“龍池”,著眼于其歷史的悠久;此兩句寫景由“點”過渡到“面”,著眼于對眼前整個寺廟風光的描繪,風光更為綺麗、迷人,整個少林寺景觀渾然-體,從而使雁塔"“龍池”也倍增光彩。(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