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我國古代都是封建王朝,所以很多現代人都覺得古人受到約束是很多的,想當然地認為古人都應該是非常保守和守舊的。
可是,若我們仔細翻開歷史典籍,去了解古人,就會驚訝地發現事實并非如此。不少古人的思想甚至比現代人還要熱情奔放,他們的思想一點不拘泥,對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是大膽展現。雖然這些人占少數,卻還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有趣的一筆。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我們熟悉的詩人,如蘇軾、柳永甚至是納蘭性德其實都寫過與男女情愛、洞房有關的詩詞,只不過被選中作為教材的大多是家國情懷的作品,除了男性詩人,著名的才女李清照在這類詩詞上也留下了作品。
一首《丑奴兒》讓人們看到了李清照“大膽”的一面,詩中描寫道“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很多人印象中的李清照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個性十足”,出現這樣的作品倒也不奇怪。
不過,還有一首叫《召南·野有死麕》的詩,寫得可比李清照的《丑奴兒》還要來的大膽,更讓人看得“驚心動魄”。
這首來自周朝,在民間流傳的四言詩,其創作的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一首情詩,它的畫風令人意想不到,可即使這樣,這首詩竟然被選入國人非常熟悉的《詩經》流傳至今。
《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
無感我帨兮!
無使尨也吠!
四書五經是古代文人必學的典籍,《詩經》作為其中的一員在古代文人的學習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是,看完《召南·野有死麕》的內容之后,大家的心里肯定都會產生一個疑惑:一向正經的古人,這此怎么如此“不正經”?并且,這首開放的詩為何沒有遭到歷朝歷代的拋棄,一直流傳到現在呢?
這首四言詩字數不多,但因為創作時間早,語言較現代更為內涵和繁雜,所以想要完全理解這首詩并不容易。但是整首詩簡單的翻譯過來大致是說,曾經有一頭鹿死在了野外的白茅草里。
一對年輕的男女在林子里嬉戲追逐,看到了茂密的草叢里有一只死掉的小鹿。年輕的男子采下一束白茅草,將其獻給如玉般美好的女子。嬉笑中,女子嬌嗔著讓男子動靜小點,不然裙子響了,會引來狗叫。
該詩共有三節,前兩節是傳統的比興手法描寫的死鹿,是為了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是野外,暗示年輕男女即便發生出格的行為,也不會被發現受到什么影響。
整首詩的用詞算不上美輪美奐,意境更不算雅致,但是卻經常獲得后世名人大家的好評。譬如宋代的朱熹,現代的胡適等都對此詩都是贊譽有加,是為何故?
................................................................................................................................................
贊揚這首歌,首先是為了肯定《詩經》的地位,畢竟孔圣人之無邪是眾人皆知的。
其次,這首詩獲得贊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其內容生動有趣,詩中描寫的內容和當時的環境有很好的契合度,比同時期創作的其他詩詞更加靈動。
尤其是結尾時用女子一句話來點綴,更是別出心裁。因此,這首詩雖“不正經”,但卻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