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兩漢蘇武的《留別妻》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年輕的時候是漢武帝的中郎將。公元前100年(天漢元年),匈奴向大漢示好,放回曾經扣留的漢朝使節,于是漢武帝便派了蘇武率使團出使匈奴,送還被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臨行前夕,蘇武辭別愛妻,依依不舍,傷感地寫下了一首詩。
此詩是一首抒情詩,前四句說夫妻恩愛,五句至八句寫深夜話別,九句至十二句寫黎明分手,最后四句寫互勉立誓。全詩以時間為序,圍繞夫妻恩愛,突出話別、分手和互勉。語言質樸明白,生動流暢。
開頭四句從夫妻平時恩愛敘起,說明自結為夫妻之后,兩相恩愛,從無猜疑,這樣就為離別與相思,做了鋪墊。三四兩句,雖未明言離別,但從歡娛燕婉,僅有今夕的描寫中,已透出夫妻即將分別的信息。既然夫妻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良辰在于今夕,這短暫的時光就特別可貴,從惜時寫惜別,雖未明言離別而離思已滿。開頭四句,委婉含蓄地寫出了夫妻離別的凄苦。
“征夫懷遠路”以下四句,敘述將要分別的景物。“征夫”乃作者自指,“遠路”即去匈奴之路。此時作者王命在身,奉命使北,不得不割舍夫妻之情。也可能是王命急宣的緣故,詩人需要夙夜起身,故起觀夜色,惟恐誤了行程。仰觀天際,看到參星與辰星皆已隕落,天色將曙,此時應踏上征途,別妻遠行了。
“行役在戰場”以下四句,正面摧寫夫妻離別。首句點明去路,“戰場”指匈奴統治之地,自秦至漢,匈奴成了北地主要的邊患,可以說是個古戰場,所以李白《戰城南》云:“秦家筑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不過這次蘇武使匈奴,并不是到這個古戰場上去與匈奴打仗,而是因“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此處露出了偽托的馬腳。既然去路是如此遙遠,不管行役作戰也好,出使也好,夫妻再相見是無有定期的,想到這里,夫妻之間惟有握手長嘆,淚滿衣襟,有不勝臨歧之痛。
末四句寫新婚夫婦臨別時的相互鄭重叮嚀。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對丈夫的囑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愛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注意保重身體,同時牢記夫妻間的恩愛與歡樂,體現了一個妻子的關心和擔心;“生當”二句是丈夫對妻子的回答:“若能生還,一定與你白頭偕老,若死在戰場,也將一直把你懷念。”表現了丈夫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段對話,不僅展示了人物樸實、美好的內心,而且更充實了詩首二句中“兩不疑”的內容,使全詩增添了一種悲劇氣氛。前賢曾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此詩正符合這樣一種說法。男女相愛結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殘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剛綻放即被摧殘的花,轉瞬即逝,無法追回。
歷史上有許多寫離狀別的佳作,此詩當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選材、表達、風格等,都對后代有廣泛的影響。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別》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代表。
蘇武 :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